词条 | 巴国的文化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巴国的文化分类:【地域文化】 在一定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形成了特有的巴文化特征。这个特征首先就是巴人性格的悍勇。正是由于这种性格,使巴人之师成为历史上的劲旅。《华阳国志》记载:“昔羌数入汉中,郡县破坏,不绝若线。后得板?,来虏弥尽,号为神兵。羌人畏忌,传语种辈,勿复南行。后建宁二年(169年)羌复入汉,牧守遑遑,赖板?破之。若微板?,则蜀汉之民为左衽矣!前车骑将军冯绲南征,虽授丹阳精兵,亦依板?。近益州之乱,朱龟以并,凉劲卒讨之,无功;太守李锸以板?平之。”这段对巴人之师英勇善战,无坚不摧的描叙,足以看到巴人的悍勇精神。《后汉书》说:“廪君死,魂魄世为白虎。”因而,板?以白虎为族徽,体现了勇敢精神。在众多的巴国文物上都可见虎纹,这也是巴文化的特征之一。 巴人的民俗中,较为奇特的是敬畏乌鸦,并将其称为神鸦。杜甫在川东写的《遣闷》一诗中就说:“异俗吁可怪,斯人难并居。家家养乌鬼,顿顿食黄鱼。”孙光宪也在其《竹枝词》中说道:“散抛残食饲神鸦。”这种民俗可能与巴人的原始宗教有较为密切的关系。因为巴人传说,乌鸦是北斗星君的使者,它既能给人带来福,也能带来祸。如果敬畏乌鸦,使其停于屋上,就可以使家产兴旺,增寿,宜农事。否则就会带来大祸。所以巴人多有抛食饲乌鸦之俗。 巴人善歌舞。武王伐纣时,巴人前歌后舞战胜了纣王,就足以反映这种习俗。巴人之舞列专节介绍。巴人之歌逐渐从军队征战之歌变成民间流行的歌曲,被称为“下里巴人》,这种歌曲人人能唱,具有一定的通俗性。至于今天流行的《川江号子》,种田蓐秧的“山歌”,川剧中的“帮腔”方式,都有类似的特征,可能与巴人之歌有较多的渊源关系。 巴人的丧葬仪式也颇具特征。《蛮书》中说:“夷事道,蛮事鬼,初丧,鼙鼓以道哀,其歌必号,其众必跳,此乃?瓠白虎之勇也。”可见,巴人在丧葬仪式上也是以歌舞表示其哀悼,表现了巴人的悍勇性格。该书还说:“巴氏祭其祖,击鼓为祭,白虎之后也。”反映了巴人的祭祀音乐是鼓,而不是其他乐器。 巴人墓葬的重要特征是船棺葬。不仅在广元昭化的宝轮院,巴县冬笋坝发现有船棺葬,而且在巴人的活动区域,包括湖南土家族生活区中,也发现有大量的船棺葬。历史学家已经证明,土家族系巴人的一支。这就说明,船棺葬是巴文化的特征。清康熙初年的学者许瓒在其《东还记》中记载,“楠木洞稍前,绝壁上石缝中有船,长可八尺许,俗称仙人所留‘沉香船’也。”《湖南旧志》也对此有记载,“仙人舟在永顺县东南渭州河岸,石壁??,中悬一舟一棺,世传为仙人迹。”这说明,只有巴人居住之处,皆有船棺葬。巴人船棺葬风俗可能与巴人的传说与生活有关。廪君在传说中是造土舟而成为君主,并造土舟率巴人迁移。所以巴人擅长水上生活,其中有些部落就是水居部落,世代生活于水上。《华阳国志》记载,巴人“结舫水居,五百余家,承二江之会。”所以,人死后也造船棺以作永世的居住,从而成为巴人的社会习俗。 |
随便看 |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