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巴曹·尼玛扎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巴曹·尼玛扎

分类:【地域文化】

藏传佛教早期噶当派的著名佛学理论家、翻译家。生于彭域,少年时代便去迦什弥罗学习,23岁才返回西藏。他系统翻译介绍了月称的应成中观学说,有学者认为他是第一个提出“应成派”这一概念的人,对后世中观学派在西藏的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

所谓“中观”(madhyamika或dbu-ma)学说是在印度大乘佛教时期的思想家龙树(Nagarjuna)所造《根本中观颂》(即一般所称的《中论》)为主的一系列论典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学说。在其发展过程中,围绕着龙树思想(尤其是对《中论》的诠释)在印度和西藏都有过不少争论。

传到西藏的中观学,属后期中观学,即寂护、莲花戒所传教理吸收了瑜伽行派思想的自续中观学。而为后世所重视的月称应成中观学在中观学传入西藏时,并没有被置于重要的地位。月称的主要著作《入中论》及注释《中论》的《明句论》在当时都没有被译成藏文,《登迦目录》也没有刊录这两部论典,月称的著作只有《六十颂如理论注疏》(对龙树《六十颂如理论》的注疏),由智军译成藏文,但对当时的佛教界影响不大。将中观派划分为自续和应成两派的做法在那个时代印度论师的著作中不见踪影,比如莲花戒在他对寂护《摄真性论》的注疏《摄真性难语释》中就没有对中观派作划分。最初对中观派作划分的可能是藏族早期翻译家和思想家智军,他在《见差别》中将中观派作了划分,但也只是将中观派分作“经部行中观派”和“瑜伽行中观派”,并没有提出“应成”、“自续”两分说。

最早提出“应成”、“自续”两分说的应当是巴曹?尼玛扎。他系统翻译了月称的中观论典。从《青史》的记载看,他对翻译的态度极为认真,曾与印度班智达一同对照梵文本对其译本进行校译。

但是巴曹时代应成派远远没有像后来那样为西藏学问僧所重视。与巴曹同时代的早期噶当派诸僧人一般都不重视应成学说。这种状况一直到仁达瓦时代才有所改变。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1:2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