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巴米扬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巴米扬分类:【文化精萃】 阿富汗著名的佛教历史古迹,位于兴都库什山脉和巴巴山脉之间的巴米扬山谷,高度为海拔2,500米,距首都喀布尔330公里。公元八世纪伊斯兰教传入之前,这里曾是重要的文化、商业中心,也是连接巴克特里亚(巴尔赫)和犍陀罗(白沙瓦)的交通要道。在沿着山谷的一面沙岩峭壁上并列开凿了数以百计的石窟,内有佛像以及记述佛教故事的壁画和石刻等佛教艺术作品。其中一尊立佛高35米,开凿于公元三世纪后半叶。佛的双肩,是以木质加强料为骨架,用掺和稻草的黏土塑造而成,表面贴一层编织的袈裟。至今右肩上的蓝颜色仍依稀可见,但面部已残缺不全,两臂也不复存在。另一尊是高53米的立佛,造型魁伟,十分壮观,建成于公元五世纪。其身体比例更为协调,编织物的覆盖也完全采用了新方法,即先用一些小木楔将缝好的织物固定在佛像上,再厚厚地抹上一层掺和碎稻草的黏土,然后喷上带色的石灰浆。现在,大佛面部的金箔已全部剥落,两只手臂也已消失。靠近35米高佛像有一组石窟,室内墙上绘有各种彩色壁画。在53米高佛像附近的一组石窟里,内壁上保留着许多有趣的石刻。此外,距离这些石窟东南4公里的卡克拉克山谷中有一尊高10米的立佛和一座绘有壁画的内殿。画的中央是一尊坐佛,四周围坐着形象与其类似的小佛,大约完成于公元五六世纪。巴米扬山谷的艺术品从总体上把贵霜王朝时代的犍陀罗艺术风格、古普塔王朝时代的印度艺术风格和萨珊王朝时代的伊朗艺术风格融为一体,具有很高的考古意义和欣赏价值。中国晋代高僧法显赴天竺取经时,于401年途经巴米扬,在有千名和尚参加的集会上讲过经。公元632年,唐代高僧玄奘西行时也到过这里,留下了关于高53米的梵衍那大佛的文字记述。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