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巴蜀名酒录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巴蜀名酒录分类:【地域文化】 巴蜀地区的名酒最早可追溯到古巴蜀时期。古巴国酿造的巴乡清酒,就是著名的清酒。据《水经注?江水篇》记载:“……此江之左岸有‘巴乡村’,村人善酿,故俗称巴乡清郡出名酒。”秦灭巴蜀之后,秦与朐忍夷签定的条约中规定:“秦犯夷,输黄龙一双;夷犯秦,输清酒一嬉。”虽然这里带有秦笼络巴人的因素,但也足以说明巴乡清酒的名气较高,否则就不会列入到条约之中。古蜀国开始生产大米酿制的浊酒,史书记载“以酒曰醴”。到秦汉时期,生产出了著名的郫筒酒。这是把初酿成的酒装入竹筒之中,经过几天后,能形成奇香美酒。《华阳风俗录》记载说:“郫县有郫筒池,池旁有大竹,郫人刳其节,倾春酿于筒,信宿,香闻村外,断之以献,俗号郫筒酒。”郫筒酒流传的时间长,名气大。杜甫在《寄严郑公》诗中写道:“鱼知丙穴由来美,酒忆郫筒不用沽。”至元代,《酒史》中列举的全国名酒,还有郫简酒。 青城乳酒。这是青城山道家酿制的米酒。这种酒气味香浓,入口甘美,度数较低。杜甫十分喜爱这种酒。他在《严中丞送青城山道士乳酒一瓶》诗中说:“山瓶乳酒下青云,气味浓香幸见分。”形象描叙了这种酒的特色。 生春酒。这是成都生产的酒。巴蜀地区用于上贡朝廷的名酒。在《新唐书?地理志》中记载:“上贡,生春酒”。未见有特征记载。 锦江春。成都出产的名酒。该酒利用成都东门外薛涛井水酿制,由于井水优良,制作工艺精细,唐宋时期就有盛名。宋代《酒名记》中,尚留有“锦江春”的酒名。薛涛酒、全兴大曲都是效仿锦江春酿制的成功经验,选择了优质水源。 重碧酒。产于古戎州(今四川宜宾)的名酒。杜甫在沿长江东下时,途经戎州。喝重碧酒后写下诗句:“重碧拈春酒,轻红擘荔枝。”可见重碧酒的色、味都可以和贡品荔枝相比美。南宋范成大也写有记述重碧酒的诗句:“我来但醉重碧酒,星桥脉脉向三更。”并在诗的自注中说:“‘郡酿’旧名‘重碧’,取杜子美《东楼诗》‘重碧拈春酒’之句,余更名为‘春碧’,语意更甚。”重碧酒在唐宋时期一直是著名美酒,许多文学家都十分喜爱。 荔枝绿。这是和重碧酒十分相似的私家酿酒。宋代王公权家的私酿。当时许多富豪之家都雇有酿酒师,利用戎州有利的自然环境,精工酿造美酒。荔枝绿即其中佼佼者。黄庭坚在《官致平送绿荔枝为戎州第一,王公权荔枝绿酒亦为戎州第一》诗中说:“王公权家荔枝绿,官致平家绿荔枝。试倾一杯重碧色,快剥千颗轻红肌。嵛醅葡萄末足数,堆盘马乳不同时。谁能同此胜绝味,唯有老杜东楼诗。”这首诗不仅因水果与酒名相似,在写作手法上极妙,而且两者同为戎州第一,令人仰慕。诗人又用不同的手法重复了300年前杜甫对于美酒、荔枝的赞美。更使人看到荔枝绿与重碧酒的相似,两者之间有承袭关系,只是荔枝绿更佳。从记载看,重碧酒是“郡酿”,是官府开办的作仿酿制的。荔枝绿是“私酿”。由于私家酿酒量小,可以选择更优良的原料,更精细的操作,所以质量更高。但从重碧色,美味香浓看,两者的制作工艺均应相同。 姚子雪曲。是宋代戎州另一种“私酿”美酒。因酿家姓姚,所以称姚子雪曲。其酒味也极好,堪与荔枝绿比美。黄庭坚则用《安乐泉颂》来称颂姚子雪曲:“姚子雪曲,杯色争玉。得汤郁郁,白云生谷。清而不薄,厚而不浊。甘而不哕,辛而不螫。老夫手风,须此神药。眼花作颂,颠倒淡墨。” 鹅黄酒。这是宋汉州出产的蜜酒。汉州州治广汉,辖今之绵竹、什邡、广汉、德阳等地。而鹅黄酒主产于绵竹。苏轼曾记载说:“西蜀道人杨世昌,善作蜜酒,绝醇酽。”并且专写有一首《蜜酒歌》说:“一日水沸鱼吐沫,二日?转春光话,三日开瓮香满城,快泻银瓶不须泼。百钱一斗浓无声,甘露微浊醒醐清。”将蜜酒的传妙之处描叙得淋漓尽致。另外,《方舆胜览》也说:“鹅黄乃汉州名酒,蜀中无能及者”。陆游则在《游汉州西湖》诗中说:“叹息风流今未泯,西川名酝避鹅黄。”可见,鹅黄酒宋代在巴蜀地区已是名噪一时的美酒。 像这样的名酒,在巴蜀地区还能列出许许多多。如万县的太白酒,云阳的曲米春,眉山的玻璃春,成都的芦酒、浣花堂等等。这些名酒虽然今天已经消失,被新的名酒所取代,但毕竟在巴蜀酒文化史上发出过辉煌的光芒,具有承上启下的巨大作用。现代的巴蜀名酒有泸洲老窖、宜宾五粮液、邛崃文君酒、成都全兴大曲等等,显示了巴蜀名酒在新时期的发展。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