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布敦·仁钦珠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布敦·仁钦珠分类:【地域文化】 元朝后期藏传佛教高僧、著名学者。“布”(bu)是藏语儿子、弟子之意,“敦”是“敦巴”(ston-pa)的简称,是藏语导师之意,因他年轻时学识渊博、辩论无敌,学者们称颂他说:“父亲是敦巴,儿子也是敦巴”,因而得到“布敦”的称号。 布敦?仁钦珠至元二十七年(藏历第五饶迥铁虎年,1290)出生在后藏萨迦北面的官乃地方,父名扎敦坚赞贝桑,是一个修习旧密咒的瑜伽师,母名索南本。从6岁起跟母亲学习读写,又从温?嘉哇僧格学习算学及文字学等,从母亲的叔父喇嘛楚臣贝桑学习密咒及灌顶等。18岁时在绰浦寺以羊孜哇?仁钦僧格等人为师受沙弥戒出家。21岁时到前后藏各大寺院巡回辩经,名声大著。皇庆元年(1312)23岁时在绰浦寺以扎巴宣努等人为师受比丘戒,随后仍在绰浦寺以塔尔巴译师尼玛坚赞为师,学习梵文声明学的经典《旃陀罗波字经》和《声明集分论》,此外还学习诗词、声韵、藻词等,成为名重当时的精通语言文字学和梵藏翻译的大学者。还跟从塔尔巴译师和温波多吉坚赞系统地学习了佛教密宗的时轮教法,对时轮教义和时轮历在西藏的进一步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至治二年(1322)写成《佛教史大宝藏论》(亦译为《布敦佛教史》、《善逝教法史》),系统讲述佛教在印度、尼泊尔等地弘传的历史以及藏族地区传播佛教的经过,书后附纳塘寺写本《甘珠尔》、《丹珠尔》的总目录,成为后来的藏族佛教史家了解藏传佛教历史的必读书,是具有较高参考价值的名著。作为纳塘本《丹珠尔》的编纂人之一,所编《丹珠尔》目录对后世影响很大,后来《丹珠尔》的几种刻本,基本上都是依据他所编定的次序刻印的。他还涂泥封门,专心致志体验和证悟六支加行、时轮金刚等密法,学习各种仪轨,成为能传授各种密法的大师。 延钓七年(1320)应后藏夏鲁地方领主古尚扎巴坚赞之请,前往夏鲁寺担任住持。 到夏鲁寺后,坚持每天白天讲六座法,系统讲授《量抉择论》、《般若》、《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入菩萨行论》等经典,晚上为学经僧人传授修行法。还在夏鲁寺创建了显宗讲经院和密宗院,又在夏鲁日浦地方兴建一座大佛殿,建立僧伽,常为弟子讲经。当时从藏族地区各地以及汉地、蒙古、维吾尔和不丹、尼泊尔、印度等地区和国家都有人来跟他学佛,最多时听法弟子达数千人。至正十三年(1353)有蒙古王子前来夏鲁寺请求他传法,至正四年(1344)和十七年(1357)元顺帝的使者两次给他颁发诏书和赏赐,并邀请他到朝廷传法,他以需要静修为由,没有奉诏,让使者带回给皇帝的复信及礼品。 布敦大师在连续担任夏鲁寺住持36年之后,于至正十六年(1356)辞去了夏鲁寺住持职务,到夏鲁日浦常住。二十四年(1364)在夏鲁日浦圆寂。此后长时间内,夏鲁寺住持都是由其弟子担任,因此在一些藏传佛教史籍中把他和他的弟子们称为布敦学派或夏鲁派,视之为一个与萨迦派有密切联系的小教派。 他一生除收集和校订梵文经论的藏译本,将梵典译成藏文外,还撰写了大量关于佛教史、历算、显密修法的著作,由后人编成文集,刻版印行。德格版《布敦大师文集》共26函。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