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师徒传承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师徒传承分类:【中国民俗】 戏班里的师徒关系森严,过去常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之说。拜师收徒,有科班授徒与私人带徒两种方式。科班每科招徒多人,先要与艺徒家长定下条件苛严的合同,学徒期限一般为八年,满师后要帮师两年(不拿包银,替师父尽义务),学戏练功很苦,任师父打骂,若某一徒弟有过,则全班学徒均要趴下来,让师父用板子揍屁股,名曰“打通堂”。私人收徒,则学艺者需由行内人介绍引荐,还得找人作保,经谈妥条件后,徒弟需向师傅递交“进门帖”(即“投师纸”),除写明双方姓名、学徒期、该遵守的条规外,需特别写下“在学徒期间若有走失拐带、伤亡事故,一概与师无涉,并由中保人负责”。拜师礼仪隆重,学徒须由家长领进师门,备好香烛、鞭炮和孝敬师傅的礼品、红封(有称“压帖钱”的)。室内设香案,摆供品,点烛烧香后,徒弟先向祖师像磕头,再恭敬地跪拜师父、师母,家长也要躬身献上礼金。拜师时,师父要对着徒弟说几句引导的话,并讲些行规。倘师父是“名角”,收徒要有排场,就请好几桌酒席,邀同行、同班的来祝贺观礼。戏班里技艺传授要求严格,师徒关系多为家传。亦有收亲友中的寒家子弟为徒的,师父还得贴饭食钱。满师后,徒弟要为师父白唱一段时期的戏,以示孝敬;师父常赠送给几本手抄的戏本。日常生活中极讲究尊师重友,师父谈话,徒弟不准参言,也不准轻浮妄动,即使出师后,见了师父仍要先磕头行礼方能交谈;四时八节徒弟都要向师父送礼请安; 若师父无后代或失去唱戏能力难以维生时,徒弟还要养老送终。因学艺需要,向其他的高手求教,并拜其为师跟着学几出拿手好戏,或在同道中找朋友相互交流、取长补短,这在梨园行叫“投师访友”。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