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帕竹噶举派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帕竹噶举派分类:【地域文化】 塔波噶举四大支派之一。“帕竹”是“帕木竹巴”的简称,位于西藏桑日县境内。创始人多杰嘉波(1110―1170)是塔波拉杰的上首弟子之一。他生于康区哲垅乃雪地方的韦哇那盘托家族,9岁于夏切啦康寺出家,10年后先习《入菩提行论》,后至前藏堆垅的嘉玛尔寺学习中观、因明等,掌握了噶丹、萨迦、宁玛等派的教授。绍兴二十二年(1152年)与向蔡巴结伴拜见了塔波拉杰,奉塔波拉杰为“根本上师”。塔波拉杰死后,他游学于各方。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在帕竹地方建丹萨替寺,以此为根本道场授徒,形成了帕竹噶举。多杰嘉波死后,其弟子管理丹萨替寺。至13世纪初,丹萨替寺由朗氏家族直接管理,成为教派与地方势力结合的二位一体的派别。元朝分封十三万户时,帕竹成为其中的一万户,万户长直接由丹萨替寺京俄荐举,不久由京俄自己担任。迄14世纪,帕竹噶举派随帕竹家族的兴旺而势力大增。至正十四年(1354年),大司徒绛曲坚参击败萨迦地方政权,统一卫藏,建立了帕竹地方政权。但是,以后随着格鲁派的兴起,帕竹噶举随帕竹家族权势的衰落而逐渐名存实亡。从帕竹噶举派分衍出来的有止贡、达隆、主巴、雅桑、绰浦、修赛、叶巴、玛尔仓等八小支派,其中的一些在帕竹噶举消失后仍然存在和发展,如今在川藏青等省藏区仍有他们的寺院。帕竹噶举的主要寺院有丹萨替寺和泽当寺,前者为密教修行中心,后者为显教经院。这一派在理论上以中观应成派见为主,实践方面以塔波拉杰所传的融合噶丹和噶举两派的“俱生和合法”为主要法门。 藏传佛教噶举派重要支系之一。塔波拉杰弟子多吉杰布(1110―1170)于南宋绍兴二十八年(1158)在前藏帕竹(phag-mo-gru,今山南乃东县境)地方建丹萨替寺传法授徒,形成帕竹噶举系。13世纪初,该系为朗氏家族掌握。14世纪中,这个家族取代萨迦建立起政教合一的乃东第悉政权,存在了265年。该政权亦被称为“帕木竹巴”。由该系又传出8个分支。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