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席力图召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席力图召

分类:【传统文化】

藏传佛寺。在内蒙呼和浩特市旧城石头巷。明建。清康熙时两次扩建,始成“金碧夺目,广厦七楹” 的大寺。曾赐汉名延寿寺。汉式布局,五进院落。大经堂采用藏式结构,由前廊、经堂、佛殿组成。前廊七开间,下层采用装饰华丽的藏式柱,外壁全部为孔雀蓝琉璃砖贴面,殿顶饰有铜铸鎏金宝瓶、法轮、飞龙、祥鹿,两相辉映,流光溢彩,华丽壮观。大殿前侧立有康熙御制《平定噶尔丹纪功碑》。寺内还珍藏着康熙西征回军时赐给召中的经典、念珠、弓矢、甲胄等。寺东南角有座白石雕砌的覆钵式双耳喇嘛塔,高15米,塔身有彩色勾勒的图案及六字真言,庄严宏丽,造型罕见。明代建的小佛殿,造型古朴,所饰砖雕,构图生动,雕刻精致。

席力图召大经堂

位于呼和浩特市玉泉区石头巷北端。“席力图”为蒙语意为“首席”或“法座”。康熙赐汉名为“延寿寺”。建于明隆庆、万历年间(1567~1619年),清康熙年间重修并扩建,现为呼和浩特市规模最大的寺庙。召庙建筑采用中原传统的布局,即从山门到大殿形成一条中轴线。两侧对称布置侧殿、仓房、碑亭、钟鼓楼。其建筑共5进,占地面积约5000平方米。大殿为九间木结构建筑,歇山式屋顶,绿色琉璃瓦,脊上饰以鎏金铜宝刹、相轮、飞龙和瑞鹿等。四墙则为藏式结构,为带有小窗的厚墙。墙面嵌以蓝色琉璃砖,并杂以黄色琉璃砖。召庙西侧的古佛殿为万历年间的主体建筑。东侧有一汉白玉石塔,为内蒙古地区覆钵式喇嘛塔中最完整的一座,通高约15米,全用白石雕刻垒砌而成。据载,明万历九年(1582年),土默特蒙古部阿勒坦汗死后,其子僧格都楞继承汗位。他邀请三世达赖索南坚措到内蒙古右翼各部传播宗教。三世达赖接受了邀请。为迎接三世达赖的到来,僧格都楞便建立了这座喇嘛庙。

位于市区石头巷。席力图,藏语意为法座或首席。明代万历年间,席力图一世呼图克图希体图噶通晓蒙、汉、藏语,译经弘法,深受顺义王阿勒坦汗与达赖三世重视。达赖四世幼年曾跟随他学习经典,后又由他于万历三十年(1602)护送回藏。呼图克图,是清朝授予藏、蒙地区佛教上层大活佛的称号。清康熙平定准噶尔部噶尔丹叛乱,四世席力图率领各召寺积极献财献物,康熙特赐以汉名“延寿寺”,并赐建纪功碑。全寺建筑采用中原传统的中轴线对称手法,即从牌楼到大殿的前后五进都在中轴线上,两侧对称构筑侧殿、碑亭、鼓楼、仓库。大殿面阔、进深各九间,歇山顶,覆绿琉璃瓦,饰鎏金铜宝刹、相轮、飞龙、瑞兽,四墙开有小窗,殿壁以蓝色琉璃砖包镶,并配以黄色琉璃砖,组成各种图案花纹,藏式风格鲜明。康熙御制平定噶尔丹纪功碑竖于大殿前侧八角攒尖碑亭。大殿东南隅有喇嘛塔,是内蒙古现存喇嘛塔第一巨制,白玉雕砌,覆钵式,高约15米,塔身上有彩绘图案花纹及六字真言,蔚为壮观。

亦称“锡勒(拉)图召”、“西?图召”、“舍利(力)图召”。内蒙古地区喇嘛教格鲁派(黄教)寺庙。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旧城石头巷。明代蒙古土默特部封建主僧格汗所建。席力图呼图克图驻锡的寺院。*达赖四世举行坐床典礼时, 席力图呼图克图一世希体图葛布鸠曾坐过达赖喇嘛的法座, 藏语称“法座”为“席力图”,故名。明末扩建,属汉藏混合建筑形式。四壁用彩色琉璃砖包镶,殿顶铜铸鎏金宝瓶、法轮、飞龙、祥鹿,为古典艺术杰作。东南隅白石雕砌的覆钵式喇嘛塔,高15米,塔上用彩色勾勒图案花纹及六字真言。为内蒙古现存喇嘛塔中第一巨制。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 重修, 三十五年赐名“延寿寺”。殿前立有满、汉、蒙、藏四种文字的石碑。席力图呼图克图四世后, 各呼图克图历任掌印札萨克达喇嘛。光绪十三年(1887年)寺庙毁于火,十七年重修,较前更壮观。解放后又加以修缮、保护,为呼和浩特市名胜古迹之一。

又称“延寿寺”。蒙古族佛教寺庙。位于呼和浩特市旧城。1585年阿拉坦汗之子僧格杜棱汗所建。三世达赖圆寂后,随席力图一世来内蒙古的噶布楚喇嘛坐达赖宝座,寻找转世灵童,后作了四世达赖的经师。四世达赖奉他为席力图呼图克图。1691年康熙皇帝封席力图四世为呼和浩特掌印札萨克达喇嘛。1696年扩建后,康熙赐名“延寿寺。”该寺建筑宏伟,主要有:菩提殿、81间大典经殿、佛殿、格根仓、钟鼓楼和汉白玉砌成的白塔,另有乌苏图东召、哈达召、绰尔济召和锡拉木伦召等4个属庙。清朝末,该寺喇嘛和俗家弟子人数达千余人。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9 0:5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