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张孝祥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张孝祥

分类:【文化精萃】

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也是南宋初年词风转变中的著名词家之一。字安国,号于湖居士。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宋高宗绍兴二年(1132),张孝祥生于鄞县(今浙江鄞县)方广院之僧房。母时氏,生孝祥后旋殁。绍兴年间,金人寇和州,孝祥随父张祁渡江,居芜湖升仙桥西。《宋史?张孝祥传》称其年少时“读书一过目不忘,下笔顷刻数千言……年十六领乡书,再举冠里选,绍兴二十四年廷试第一。”这样,二十三岁的张孝祥便成为当时众所艳称的三元及第。孝祥及第之事,曾连忤权奸,先是秦桧孙秦埙落第,秦桧深恨孝祥夺其孙状元;二是孝祥及第后,秦党曹泳揖孝祥于殿廷以请婚为言,孝祥不答,泳憾之。后来,张祁受秦桧陷害入狱,出狱后得知孝祥拒婚,大恐,急为之完婚,另娶表妹时氏,以避口舌,而孝祥先前所爱李氏,则不忍弃终弃了。绍兴二十九年(1159),孝祥官拜中书舍人,因奸臣报复宿怨被劾,闲居宣城和芜湖间。后赴建康做张浚幕僚,曾于席上作《六州歌头》,致使张浚罢席,而后孝祥又回宣城闲居去了。乾道元年(1165),孝祥知静江府(今属广西),治有声绩,但不久又被罢免,溯江而归芜湖。乾道四年(1168)秋,徙知荆南湖北路安抚使,在任期间,筑金堤以防水患,置万盈包以储漕运,始终未忘“万里中原烽火北”(《浣溪沙?荆州约马举先登城楼观塞》)。次年夏秋之间,孝祥送友饮芜湖中,中暑而卒。”孝宗惜之,有用才不尽之叹”(《宋史》),年三十八岁。张孝祥的词风基本近苏,兼有辛之悲壮,属南宋前期的爱国词人。其《六州歌头?长淮望断》激昂慷慨,《念奴娇?过洞庭》怡然自得,典型地代表了词人的词风和双重的处世态度与人生观。后人评价前首“淋漓痛快,笔饱墨酣,读之令人起舞”(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又评价后首“最为世所称诵……皆神来之句,非思议所能及也”(《铜鼓书堂词话》)。由此可见其词风与苏辛颇相似。另外,同苏辛一样,孝祥词中也有婉约清丽之作,其怀念李氏之作《念奴娇?风帆更起》,便是代表。总之,宋代词风自苏轼一变,把词从浮艳中解放出来,而到辛弃疾时更具激情与大境界,透出爱国主义强音。而在苏辛之间起承前启后作用的,便是留下词作较多的张孝祥。其传世之作有《于湖集》、《于湖词》。研究资料可参见《宋史?张孝祥传》(中华书局校点本),宛敏灏《张孝祥年谱?重写稿》(华东师大出版社),张孝祥《于湖居士文集》(《四部丛刊》本)等。

南宋文学家。字安国,号于湖居士。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人。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与秦桧孙秦埙同试,高宗亲擢孝祥为进士第一。未授官,即上书请为岳飞昭雪,遭秦桧嫉恨,致使其父张祁与胡寅一度因被诬谋反下狱。历官秘书省正字、校书郎兼国史实录院校勘,累迁起居舍人、权中书舍人。出知抚州、平江府。隆兴二年(1164),以张浚荐,入直学士院兼都督府参赞军事,旋兼建康(今江苏南京)留守,后因赞助张浚用兵而被劾罢职。次年复任知静江府(今广西桂林)、广南经略安抚使。继知荆南府、荆湖北路安抚使。在任摧抑豪强、平反冤狱、兴修水利、筑堤置仓。乾道五年(1169)三月,因病退居芜湖,夏秋间中暑卒。平生意气豪迈,不忘恢复中原,政治上具有卓见,文思敏捷,早有才名。诗词文俱负盛誉。他的文章气象阔大,变化多端,评者以为“如大海之起波涛,泰山之腾云气”,多是直接对朝政的见解,表达他的政治理想与爱国精神,如《论先备札子》、《论治体札子》等。他的诗有意学苏轼,诗风清婉隽逸,多赠答、题咏与纪行之作,能于写景抒情中流露对家国生民的关怀之心。尤工词,后人认为“于湖词声律宏迈,音节振拔,气雄而调雅,意缓而语峭”(查礼《铜鼓书堂遗稿》)。他的词多抒发爱国思想感情,笔酣墨饱,痛快淋漓,襟怀磊落,雄放爽朗,《六州歌头》(长淮望断)是代表作。其中写景寄情、因事命意之作,放旷豁达,亦不乏清隽自然之趣和缠绵悱恻之思,《西江月?洞庭》、《念奴娇?过洞庭》都为人传颂。他在创作上极力追踪苏轼,词风也与东坡为近,处于苏、辛词派的过渡环节,与张元?为南宋前期词坛的双璧,是宋词豪放派的重要作家。著有《于湖词》、《于湖居士集》。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21:4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