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席勒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席勒分类:【文化精萃】 与歌德齐名的德国伟大诗人和剧作家,狂飚突进运动时期和古典文学时期的代表作家。出生于马尔巴赫一个市民家庭,父亲是外科医生,母亲是面包师的女儿。席勒在拉丁语学校毕业后,原想学习神学,但1773年初,不顾他本人和家庭的意愿,卡尔?欧根公爵把他选进符腾堡公国的军事学校。这所学校实行封建专制教育,专门培养对公爵尽忠的奴才。席勒在这里先习法律后改习医学,备受种种非人折磨和压迫。但他还是不顾禁令,暗地里接触狂飚突进运动文学作品和莎士比亚、卢梭等人的著作。学校的残暴纪律促进了他的反抗专制、向往自由的革命思想,他开始秘密地写反抗暴君的剧本《强盗》。1780年底,他从军事学校毕业,到公国首都斯图加特当军医。不久,他编选出版了《1782年诗歌选》,这是诗人早期的诗作。为对公爵的暴政表示反抗,他于1782年9月逃亡到邻国的曼海姆市,在那里完成了剧本《斐爱斯柯在热那亚的谋叛》和《阴谋与爱情》。《强盗》公演后,观众情绪激昂,使已经平静下来的狂飚突进运动掀起了新高潮。剧本写老伯爵莫尔有两个儿子,长子卡尔在莱比锡读书,酷爱自由,正义豪侠;次子弗兰茨生性狡诈,阴险凶狠。弗兰茨为了要继承父亲的职位财产,一心想陷害卡尔。莫尔伯爵听信离间之言,与卡尔断绝父子关系。卡尔在对个人生活和时代不满的处境下,纠集了一批年青伙伴,进入绿林为盗,并成了他们的首领。这伙“强盗”杀富济贫,声势大振,最后惩治了弗兰茨,但卡尔自己也去自首。《阴谋与爱情》是一部市民悲剧,被恩格斯称为“德国第一部有政治倾向的戏剧”,直接取材于德国现实,反映了宫廷贵族阶级和市民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公国宰相瓦尔特的儿子斐迪南爱上了音乐师的女儿路易丝,他不顾门第等级偏见要与她结婚。而这时公爵、宰相和秘书正制造阴谋,强迫斐迪南放弃与路易丝的爱情而去和公爵的情妇米尔福德夫人结婚。斐迪南十分痛苦,他与路易丝喝下毒液,双双惨死。以上两个剧本揭露了反动统治阶级的罪恶,表示了作者对封建制度的无比憎恨,具有强烈的反封建精神。剧本情节巧妙,人物性格复杂,语言热情生动,富有戏剧性。它们是狂飚突进运动的代表作。这时,席勒还写下了著名诗篇《欢乐颂》,歌颂人道主义,歌颂人间友情。《唐?卡洛斯》是他青年时代最后一个剧本,标志他的创作进入古典时期。1787年7月,席勒应邀去魏玛,潜心研究历史和康德哲学,完成多部历史著作和重要的美学论文。后与歌德结为至交。在生命的最后十年,他完成了许多哲理诗和叙事谣曲,著名的有《孔夫子的箴言》、《潜水者》、《手套》、《人质》等。他后期的重要剧本是《华伦斯坦》、《玛丽亚?斯图亚特》、《奥尔良的姑娘》、《威廉?退尔》等。历史剧《华伦斯坦》三部曲,塑造了华伦斯坦这一历史人物。他是三十年战争中皇帝方面的统帅,性格极为复杂。他希望消除宗教纷争,建立和平统一的德意志国家;但他又是一个野心家,为了达到目的不惜采取任何手段,甚至通敌。最后他被部下杀死。席勒忠实于历史事实,这是他戏剧创作中客观反映现实最成功的一部作品。《威廉?退尔》描写瑞士什维兹等三个州的人民反抗奥地利阿尔布莱希特公爵统治的斗争。公爵派盖斯勒为当地总督,他推行暴政,欺压人民。威廉?退尔因未向总督的帽子行礼而被捕,后来在押解的船上因遇风暴而得以逃脱。在身不由已的情况下,他射死了总督。由于退尔被捕,人民爆发了起义,最后终于使瑞士获得自由。席勒通过对历史人物和历史环境的卓越描绘,表示了对人民力量的信任。剧情生动紧张,扣人心弦。席勒和歌德长期通信,两人来往信件达千余封,是研究这一时期文学的重要资料。 |
随便看 |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