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常朝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常朝分类:【传统文化】 天子平时召见臣下处理政务的仪式,这是历代王朝的一种例行制度。据史书记载,各代所定的常朝时间不尽相同,如 《明史?礼志》 上追叙:“古礼,天子有外朝、内朝、燕朝。汉宣帝五日一朝。唐制,天子日御紫宸殿见群臣日常参,朔望御宣政殿见群臣曰入阁。宋则侍从官日朝垂拱谓之常参,百司五日一朝紫宸为六参,在京朝官朔望朝紫宸为朔参、望参。”但每朝文武百官各依其职务、品级,每月按时入朝参拜,并呈进奏章,这是相同的。一般说来,官员常朝的时间是依据品级官阶而定的。唐代,文官五品以上,及两省供奉官,监察御史、员外郎,太常博士每天入朝参奏政事;武官,三品以上者三天一朝; 而九品以上朝官,均需每月朔望日 (即初一、十五) 入朝奏事。常朝仪式没有朝会大典那么隆盛,程序也较简明。如明代的朔望朝仪式: 皇帝皮弁服御奉天殿,百官朝服于丹陛东面,行两拜礼。班首趋前,率百官鞠躬,呼:“圣躬万福。”然后皆复位分班站立。接着便是有奏者上奏。清代常朝为五日一视朝,即每月的初五、十五、二十五举行常朝,名为 “五日视朝”。虽也设卤簿大驾,但仪式远不及正旦,冬至大朝会隆重。 经常性的朝会。宋代的常朝有广狭二义。广义的常朝,指大朝会以外的所有朝会,包括皇帝日御垂拱殿,文武官日赴文德殿正衙,文德殿朝朔望,紫宸殿或垂拱殿的五日起居。元丰改制以后,则指侍从官以上日朝垂拱殿,百司朝官以上每五日一朝紫宸殿,在京朝官以上朔望一朝紫宸殿。狭义的常朝也叫“常参”,仅指文武官日赴文德殿立班。参见“正衙常朝”。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