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平籴法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平籴法分类:【传统文化】 战国魏国李悝提出并实行的运用政府财政力量收购或抛售粮食以控制粮价的经济措施。其具体作法是,在粮食丰收之年由政府建立常平仓购入粮食,当遇灾荒之年则抛售粮食,平抑粮价,保护农民利益,不使商贾牟取暴利。《汉书?食货志》载:“农夫所以常困,有不劝耕之心,而令籴至于甚贵者也。是故善平籴者必谨观岁,有上中下熟:上熟其收自四、余四百石;中熟自三,余三百石;下熟自倍,余百石。小饥则收百石,中饥七十石,大饥则三十石。故大熟则上籴,三而舍一(余四百石中,籴三百石),中熟则籴二,下熟则籴一。使民适足,贾平则止。小饥则发小熟之所敛,中饥则发中熟之敛,大饥则发大熟所敛,而粜之。故虽遇饥馑水旱,籴不贵而民不散,取有余以补不足也。行之魏国,国以富强。”这一以丰补歉的措施,保护了农民利益,提高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保证了农业的再生产。对解决“民以食为天”大事起到了积极的良好的效果。使魏国民富国强,维护了封建统治。它对以后历代封建政府的统治政策也有着重大的影响。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