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平粜平籴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平粜平籴

分类:【传统文化】

中国古代思想家关于由政府视农业丰歉状况规定或运用粮食收购(籴)或抛售(粜)以稳定粮食价格的一种经济思想。平粜平籴思想的代表人物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范蠡和李悝。范蠡认为,谷物价格过低或过高,会对农民和工商业者不利,“夫粜,二十病农,九十病末,末病则财不出,农病则草不辟矣。上不过八十,下不过三十,则农末俱利。平粜齐物,关市不乏,治国之道也”(《史记?货殖列传》)。因此谷物价格在30钱至80钱之间是合理的。如何使谷物价格保持在这个合理幅度内呢?范蠡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平粜的主张,即由国家视市场谷物价格高低状况而出售或购入谷物,以稳定市场。后来,李悝又提出了平籴思想,其主要内容是由国家根据年成的好坏,以一定的适中价格,熟年收购粮食,荒年抛售粮食,其数量则依熟、中、荒年而为分三等,做到“使民适足,贾平则止”,从而达到虽遇饥馑水旱,籴不贵而民不散,取有余以补不足”(《汉书?食货志上》)。李悝的平籴思想与范蠡的平粜思想的区别在于:平粜思想是从“农末俱利”的角度考虑问题,主张农产品价格可在一定范围内上下浮动;平籴思想则是从维护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共同利益出发,主张农产品能长期保持在某一“平价”上,防止谷贱伤农,谷贵伤民,以利于社会经济的稳定和发展。正因如此,平籴思想一直为历代封建统治阶级所重视。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9: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