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年画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年画分类:【文化精萃】 中国的一种绘画体裁,新年时张贴,故名。传统的年画多用木版水印,大多含有祝福新年的意义,以单纯的线条、鲜明的色彩,表现热闹、愉快的画面,如五谷丰登、春牛图等。宋代已有关于年画的记载,清代中叶更为盛行。产地很多,各有地方特色。其中以河北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江苏苏州桃花坞,广东佛山等地的产品为著名。20世纪初期兴起的上海胶版印刷的“月份牌”年画,多用作商业广告。 我国民间普遍张贴的一种美术画。因多在过年时买卖、粘贴,由此得名。早在汉代,各地就有了贴画于门上或直接绘画于门上的习俗。至唐代,著名画家吴道子就曾画过“钟馗捉鬼”的门画,以图避邪。宋时又出现彩版年画,时称“纸画”。至清代中叶更为流行。一般年画都用木版水印制作,所以又称“木版年画”。画面多寓意吉庆,祝福新年,色彩明亮,线条简单,场面欢快、热闹,如“五谷丰登”、“春牛图”、“娃娃戏鱼”、“大庆丰收图”、“庄家忙”等。形式上分门画、灶画、连幅、单幅、斗方、横披等。产量高,产地广。著名产区有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县杨家埠、四川绵竹、广东佛山、福建泉州、河南朱仙镇、陕西凤翔等。20世纪初期,上海曾出现“月份牌”年画,与商业广告配套,但部分内容较为低劣。50年代以后,年画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深受人们喜爱。 专供年节使用的民间绘画。年画的名称很多,宋代叫“纸画”;明代叫“画贴”;清代北京叫“画片”,此外,各地对这一画种的称谓也不一致。年画源于古时的桃符、门神。隋唐前多画于桃板或纸上。隋唐时雕版印刷术发明,宋代印刷术普及,绘画技术与印刷技术已能融合发展、相得益彰,宋代由印门神而逐步演化出印各种木板年画。木板年画分着色、套色两种。现存最早的木刻年画是宋版的《隋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画着王昭君、赵飞燕、斑姬、绿珠,亦称《四美图》。到明末清初,中国已出现了以三大派别为主的驰名中外的民间木刻年画,即天津的杨柳青、苏州的桃花坞和山东潍县的年画。传统年画多为木刻水印,线条单纯色彩鲜明,画面热闹,以历史人物、戏曲故事、神话故事、花鸟风景、吉祥图案、五谷六畜为题材。由于各地风俗不同,屋宇建筑格局不一致,因而形成了形式多样、风格迥异的年画。如贡笺、板屏、中堂、对屏、三裁等。杨柳青年画纤巧细腻,山东潍县和苏州桃花坞的年画粗犷豪放,色彩对比强烈。其他如福建漳州、泉州、广东佛山、四川绵竹、广西柳州、安徽宿县、山西晋南、浙江绍兴、河北武强等地的年画,都各具风采。 中国传统绘画的一种,指民间欢庆年节时装饰环境的绘画。年画是中国特有的民间美术形式,多用木版水印制作。最早的年画约出现于秦汉之际,至宋代,年画的题材大为扩展,开始采用镂版雕印。明中叶以后,木版年画进一步发展,全国各地陆续出现了很多年画产地,如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和山东潍县等。年画内容丰富多彩,多表现喜庆欢乐的氛围,色彩鲜艳,形式活泼,较其它绘画形式更强调装饰性与娱乐性。现在,年画在传统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并吸收了其它画种及摄影等形式,展示出更为丰富多彩的面貌。 年画广泛流行于民间,历史悠久,并在明、清之后形成了几种著名的品种和流派,它们分别是苏州桃花坞年画、天津杨柳青年画、山东潍坊年画、四川绵竹年画、广东佛山年画、河北武强年画。几种年画都采用木版水印套色敷彩,艺术风格却各具特色。年画题材丰富,有节庆吉祥图案、神仙佛像、仕女娃娃、神话传说和历史人物等等。根据张贴和装饰用途,可分为门画、炕围画、窗画、堂壁画等。北京荣宝斋、上海朵云轩、杭州西泠印社等,都成批复制生产木刻水印年画。 木版画的一大种类,新年时张贴,故名。多用木版水印,以单纯的线条,鲜明的色彩,表现热闹欢乐场面和趋吉避凶内容,如五俗丰登、吉庆有余、金玉满堂、福禄寿三星、钟馗等,也有戏曲、花鸟、风景以及迷信等内容,还有一些反映政治时事的作品。年画起源很早,汉以前的艺术中便有避邪御凶的门神“神荼”、“郁垒”;魏晋南北朝时发展成图绘的桃符、桃板;到宋代,随着印刷技术的发展普及,逐渐发展为木版年画;至清代中叶更为盛行。年画产地很多,各具地方特色,以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历史最久,影响最大,为年画的南、北中心。其他以产年画著称的还有:广东佛山、四川绵竹、山东潍坊、河北武强、河南朱仙镇等地。 民间传统工艺品之一。专供年节时在室内张贴,以增添喜庆气氛。制作方法多种多样,有以木版水印和人工彩绘相结合的绘画;有由画师起稿,刻版印刷后人工着色的张贴画; 有木版年画。年画的共同特点是:取材多为戏曲故事、民间传奇、动物花草; 内容多寓吉祥、喜庆、和美、威武之意; 在艺术上色彩艳丽、构图丰满,造型夸张,主体突出,富有装饰性。其中著名的有 “杨柳青年画” (产于天津市郊杨柳青镇) 、“桃花坞木刻年画” (产于江苏苏州桃花坞) 、“潍坊年画” (产于山东潍坊) 、“绵竹年画” (产于四川绵竹) 、“朱仙镇年画”、“凤翔木版年画”等。 民间年画以隆回滩头年画最为著名。滩头年画为套色水印木刻,所用纸为土纸,这种纸质地柔韧,耐磨折,吸水性强,长期不褪色。用6~7板木刻色板套印,再用手工刻画细节。内容多取材于民间故事和风俗民情,极富民间风味,如“老鼠嫁女”、“和气致祥”、“门神”、“财神”、“关公”、“年年发财”、“金玉满堂”等。 著名的滩头年画高腊梅作坊(左汉中提供) 汉族传统民间艺术,至今在宁夏农村仍有流传,题材多以门神为主,以历史上传统的“门神”人物为主要表现对象。此外也画一些表示吉祥如意的作品,如长寿图、松鹤图等,多以红、绿、黑、黄等色调为主。现在一些年画画家除了画传统年画外,对当代现实生活也有所表现,以表达对家乡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宁夏汉族年画仍以隆德县为代表。 |
随便看 |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