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年龄称谓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年龄称谓

分类:【传统文化】

指人生不同年龄阶段的称谓,一般可分三类,一类是基本称,如“岁”、“年”、“龄”、“寿”等,这是年龄最一般的称呼,适用于任何一个年龄,也就是语文中的量词。如“年方二八”、“八十高龄”、“寿几何”、“九十高寿”等等。二类是概称,是不确定年龄的称谓,比如“秩”,一秩等于十岁,可以说是一个年龄数量单位,由此衍化出的概称则不同,六十以上称“开七秩”,白居易诗:“已开第七秩,饱食仍安眠。”当时诗人已六十有二。依次类推,七十岁以上称“开八秩。”根据人的容颜、头发、皮肤、牙齿特征,产生了一系列的年龄称谓。这是因为,人的大概年龄往往能从他的外部特征表现出来,如“红颜”指年轻人的脸色红润,后特指子女美艳的容颜。“朱颜”指青少年,明?王士祯诗有“谁识朱颜两少年,王扬州与宋黄州”。此外有童颜,亦指少年,但童颜与鹤发相配,则指年高而精神矍铄,气色尚佳。以鬓发为准产生的年龄概称更多。“总角”,指童年,古时幼儿把头发扎成状如一对牛角的小髻,谓之总角。《诗?齐风?甫田》:“总角?兮。”角,小髻。?,儿童的发髻向上分开的样子。“垂髫”,古时儿童未成年时,不戴帽子,头发下垂。后以垂髫代童年。晋?陶潜《桃花源记》有:“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束发”,指青少年。古时男子成童时把头发束成髻,盘在头顶,后因以束发代成童,一般指十五岁左右。《大戴礼记?保傅》:“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皓首,又称“白首”,指老年人。“黄发”,亦指长寿老人,人老头发由白转黄。“鲐背”,指长寿老人,老人背上生斑如鲐鱼背。《尔雅?释诂》:“鲐背、略、老、寿也。”亦作“台背”、“骀背”。“龆”、龀”,原是指儿童脱去乳齿,换上恒齿,后引申指儿童。《后汉书?阎皇后纪》:“年皆童龆。”成人礼仪也可以标志年龄,如“及笄”,指女子十五岁,此时女子要结发加笄,表示已成年。笄是古代妇女盘头发用的簪子。“弱冠”指男子二十岁,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成年。《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年龄称谓的第三类是特称,即特定年龄的称谓,它多来自古代典籍、诗文。例如,“花甲”,又称“花甲子”,指六十岁,由干支纪年而来。干支纪年自甲子至癸亥,六十次轮一遍,因称为六十花甲子。“古稀”,也作“古希”,源自杜甫《曲江》诗:“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而立“指三十岁,源自《论语?为政》的“三十而立”。“不惑”,指四十岁,亦源自《论语?为政》。“壮”,指三十岁,《礼记?曲礼上》:“三十曰壮”,“六十曰耆”,“七十曰老”,“八十九十曰耄”,后泛指老年,并常与耋组词,耄耋指老年。“期”、“期颐”指百岁。《礼记?曲礼》:“百年曰期颐。”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8:1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