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广济桥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广济桥

分类:【传统文化】

亦名湘子桥。我国古代活动桥,建于唐代。在广东潮州韩江上。长518米,为闽、赣、粤三省交通要道。因江上船只极多,故将桥分为三段,中段为活动浮桥,由24艘船组成,船只过桥时,可移开让出水道。旁侧二段,建成固定式桥梁。韩江汛期洪患凶猛,枯洪两季流量差距竟达百倍,筑墩建桥极为困难,建西段九墩、历时57年,东段九墩,历时16年。唯中段避免筑墩工程,可谓“两全其美”。广济桥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不失为解决桥上陆运与桥下通航矛盾的好办法,为现代开合桥的先声。

宋代建筑。旧名济川桥,以相传韩湘子书“洪水止此”的石碑于桥畔,故俗称湘子桥,简称湘桥。位于广东潮州市东,跨韩江。为开启式石梁桥。桥分3段,东段十二孔十三墩,长283米;西段七孔八墩,长137米;中间以18只棱形木船搭成浮桥相连。可开合,以利水运。桥总长517.95米,宽约5米。桥墩平面形状不一,多作六角形,而以尖角迎水流,以杀水势。桥西之墩始建于宋乾道六年(1170),完成于宝庆二年(1226);桥东之墩始建于宋绍熙年间,完成于开禧二年(1206);前后历57年之久才完成全桥。明宣德十年(1435)重修,更现名。后屡有修葺。此桥桥身长,桥面宽;桥墩大,桥型多,为我国古代最早创建的开启式桥;其施工条件之差、工程历时之久,亦为古代桥梁史上所罕见。另外,桥上曾建楼台,形成集市,桥市亦为此桥特色之一,故有“一里长桥一里市”之称。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市东韩江上。传韩湘子曾书“洪水至此”石碑于桥畔,又名“湘子桥”。始建于南宋乾道六年(1170),历时57年建成,名济川桥,全长517.95米,分东西两段,18墩。两段之间,江流湍急,未能架桥,仅有小舟摆渡。明宣德十年(1435),知府王源重修,增建5墩,并于桥上立亭屋126间,环以栏槛,更名广济桥。后经5次大修,正德年间又增1墩,共24墩。墩上原建有24座样式各异的望楼,崇祯十一年(1638),遭大火,桥上亭楼尽毁。桥墩以形状大小不一的花岗岩石块卯榫砌成,十分坚固。中间江流湍急处,改用18艘梭船联为浮桥,能开能合,是我国最早的开关活动式石桥。清雍正元年(1723),于浮桥两端桥墩上置铁牛两只,牛背铸“镇桥御水”四字。东端墩上铁牛在道光二十二年(1842)洪水中坠落江中,1980年重铸置桥上。因交通需要,1958年拆除浮桥,改建直通大桥。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21:3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