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广灵大秧歌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广灵大秧歌

分类:【中国民俗】

与朔县大秧歌、繁峙大秧歌并称为晋北的 “三大秧歌”。流行于广灵、浑源、灵丘、阳高以及河北省的蔚县、阳原等地。与朔县大秧歌、繁峙大秧歌有亲缘关系,声腔近似,是在当地“蹦蹦”和民歌的基础上,受梆子戏的影响而形成的地方小戏剧种。形成于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兴盛于民国初年至抗日战争前夕,其时,仅广灵县就有秧歌班社90多个,涌现出一批著名秧歌艺人,如谚语所云:“若要瞧,白牡丹的好《搬窑》,若要看,赵连真的《烈女传》。”这时期的剧目有140余个,有表现家庭生活的“三小戏”如《张喜鹊打老婆》、《雇长工》、《上坟》;有表现改恶从善、因果报应的《杀狗》、《现报》、《积德》;也有闹剧《王小二赶脚》、《王三小求妻》、《借冠子》、《聋孙卖豆腐》,还有移植剧目如《击掌》、《断桥》、《杀宫》等。

广灵大秧歌的表演富有特色,间或施放烟火,烘托气氛。武戏不多,但所用器械均是真刀真枪。武功技艺类似民间武术,武功演员多为民间武术艺人。其唱腔以曲牌体的“训调”为主,间用民歌、小调,后又引进梆子腔,逐步与“训调”融合,使其唱腔成为曲子和板腔的联合体制,调式复杂,难度较大,因而民间有“秧歌好唱,训调难拿”的说法。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20:2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