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庙台戏与乡台戏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庙台戏与乡台戏分类:【中国民俗】 民国以前,许多县城没有戏院,大的寺庙(如城隍庙、都天庙)在大殿对面建有戏台叫“万年台”,戏班借万年台演出叫“庙台戏”。庙台戏分开门戏和关门戏两种。开门戏多是还愿的酬神戏,由奉主邀请戏班演戏三天,以祈消灾降福。开演时先在大殿前阶下供茶食果品,燃香烛纸马跪拜,再由班头持牙笏和戏摺(剧目单)请主人点戏,随即开锣,此时庙门大开,任群众入内看戏,不收钱。其经费来源一是“凑份子”、“写缘事”集资;二是由还愿人出资。关门戏是戏班在万年台演出时,庙门关起半扇,入内看戏要收钱,过去只演日场,不演夜场。下乡流动演出叫“跑乡台戏”,又有“草台”和“土台”之分,草台戏的舞台由班主置办,用木柱木板、布篷芦席在空场上搭台演出,演完一拆就走,其设备极为简陋,故人称“草台戏”;土台戏则是将土墩表面铲平,竖几根木柱,成为戏台样式,再搭个芦棚,作为后台。江苏沿海地区渔民、盐民多看“土台戏”。跑乡台戏的,每年正月初二戏班要烧利市,由武生戴恐怖面具上台,手执一只活鸡,扭断鸡头并摔于台中,看鸡头朝哪个方向,决定新的一年戏班就开往哪个方向。扬州、南通里下河地区民间戏曲班社多唱京徽剧,常年要跑乡台戏演出,当地皆称之为“草台戏班”。 乡台戏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