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庙见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庙见

分类:【传统文化】

亦称“告庙”、“奠菜”。古代汉族婚俗之一。成妇之礼中的重要仪式。指新娘至男方祖庙去拜祭祖先。古礼规定在亲迎礼后3个月进行。《礼记?曾子问》:“三月而庙见,称来妇也;择日而登于祢(即祭祀宗庙中代表祖先的牌位),成妇之义也。”如未行庙见礼而女子死亡,不得葬于夫方,只能归葬于母方,即“示未成妇也”。宋代《朱子家训》规定,迎娶3日后新人至祠堂行祭。明清时规定,迎娶次日拜见公婆与拜祭祖先同行。近代有些地区,有在合卺(饮交杯酒)后,新郎新娘即到家堂(有祖先牌位)前祭拜祖先,但有宗祠的,迎娶3日后新人才去祭拜。行过庙见礼,女子方正式成为夫方成员。旧时江浙地区常规是,男家摆起香炉、木主(祖先牌位),先由家长致祭,用三阵鼓起大乐,然后转奏细乐,上香,拜读祭文,表示告祖。礼毕,才由新郎新娘双双跪拜,随后谒见祖亲,次及公婆,再及伯叔兄弟等家人。见毕,摆喜筵宴新妇于堂,由诸姊妹陪伴。

古代婚姻中的成妇礼。亦称“奠菜”。指成婚之时,舅姑 (夫的父母) 已去世,婚后二月,妇去男方祖先庙去拜祭的礼仪。《礼记?曾子问》:“三月而庙见,称来妇也; 择日而登于祢 (即祖庙),成妇之义也。”古礼规定,如在行庙见礼之前而新妇死亡,就不能葬于夫家,而只能归葬母方,所谓“示未成妇也”。宋代《朱子家礼》规定,迎娶三日后新人至祠堂行祭。明、清时规定,迎娶翌日拜见公婆与拜祭祖先同行。经庙见礼,新妇方正式成为夫族成员。

古代婚礼中新妇到宗庙参拜祖先的仪式。妇到夫家,次日天明,拜见公婆,若公婆已死,则于三个月后到庙中参拜。《仪礼?士昏礼》: “若舅姑既没,则妇入三月乃奠菜。” 奠菜,即选择吉日用馔食祭奠公婆。《礼记?曾子问》:“三月而庙见,称来妇也;择日而祭于祢,成妇之义也。” 祢,即父死,在宗庙所立之神主牌位。汉何休注曰: “生称父, 死称考,入庙称祢”。所谓 “成妇之义” ,就是举行庙见礼后,新妇的身份才能得到确认。

即新娘到男家家庙宗祠中去拜祖先,没有家庙者要上坟扫墓,称为“上喜坟”。庙见通常在婚后第三天进行,也有在第二天进行的。新娘要梳洗干净,穿戴整齐,由女傧带领,拿着饼饵和美酒到宗祠叩祭。然后按照尊卑长幼的顺序遍拜翁姑和本族尊长,因此有的地方称之为“上拜”、“分拜”、“分大小”。新娘还要将自己未出嫁前所做的鞋子、枕头、巾、囊等物品赠送给尊长。泰安称之为“送拜活”,单县则叫“送生活”,长辈要以财币回赠,称之“拜钱”或“拜礼”,有的地区在这天,亲戚们还要准备盘餐到男家相贺,称为“圆饭”。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23:2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