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康宁寺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康宁寺分类:【地域文化】 原名丁宁寺、丁林寺。位于四川省巴塘县夏邛区,初建于明永乐年间。寺址原在当地虎头山上,后两度搬迁,原系苯教寺院,后改奉噶举派,17世纪改奉格鲁派。清顺治九年(1652年)五世达赖喇嘛派德莫活佛仿照拉萨哲蚌寺规模对该寺进行扩建,并命名 “呷登彭德林”,自此,寺院名望日盛,并得到当地官员支持,时有僧人300余。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寺院因“凤全”事件毁于兵火,僧侣均到日登寺,后几次修复,直至1947年才基本恢复原貌。该寺在康区属较有名的寺院,在四川、云南、西藏等地还有属寺10余座。极盛时僧人达两千余。寺院10位活佛中,以包昂武最有名望,并管理全寺事务。据50年代初的统计,当时寺院有大殿一座,佛殿一座,僧人近千,常住寺喇嘛200余。寺内藏有檀香木释迦牟尼佛像、七世达赖喇嘛赐的缎织佛像,另有佛塔以及经书等。50至60年代几度破坏,寺院残破不堪,后又修复部分建筑并重新开放。该寺每年的大型活动有: 藏历三月十五日的“皇经”,届时全寺僧人集中诵经; 八月十五日的耍坝子唱藏戏,僧俗同娱,以庆丰收; 九月的经会、十二月二十五日的燃灯会,以纪念宗喀巴大师圆寂; 十二月的周个跳神等。 藏传佛教寺院。位于四川省巴塘县夏邛庄。初建于明永乐年间,寺址在当地虎头山上。曾两度搬迁。原系本教寺院,后改奉噶举派,17世纪改奉格鲁派。清顺治九年(1652)五世达赖喇嘛派德莫活佛仿照拉萨哲蚌寺规模对其进行扩建,并命名为“呷登彭德林”。自此,寺院名望日盛,并得到当地官员支持。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寺院因“凤全”事件毁于兵火, 僧侣均到日登寺。几经修复, 至1947年才得以恢复原貌。其是康区较有影响的寺院,在四川、云南、西藏等地均有属寺,极盛时僧人达2000余。寺院十位活佛尤以色昂武最有名望,并管理全寺事务。据50年代统计, 寺院有大殿一座、佛堂一座、僧人近千;供有檀香木释迦牟尼像及七世达赖所赐缎织佛像。另有佛塔和经书等。50―60年代又几度遭破坏。后修复部分建筑并开放。寺内每年大型活动有:藏历三月十五日的“皇经”;八月十五日的耍坝子唱藏戏,以庆丰收;九月经会;十二月二十五日的燃灯会, 以纪念宗喀巴圆寂;十二月的跳神等。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