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康有为的经济思想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康有为的经济思想

分类:【传统文化】

康有为(1858―1927)的经济思想主要有富国养民说,大同说和救国论。

康有为在1895年的《公车上书》中提出了他的富国养民说。他指出:“夫富国之法有六:曰钞法,曰铁路,曰机器轮舟,曰开矿,曰铸银,曰邮政。”他认为采取这些措施可以使国家增加财政收入,“坐收千余万之款”。但实际上,这些措施是他根据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提出来的,其本质是要建立近代货币信用制度和兴办新式交通运输业与采矿业,形成资本主义的经济体系。他还指出:“养民之法有四:一曰务农,二曰劝工,三曰惠商,四曰恤穷。”这项主张除希望发展资本主义的生产和流通事业外,还有推动雇佣劳动制度确立的意图。在经济形式方面,康有为坚决反对洋务派垄断新式工业的官办、官督商办等企业经营制度,他要求除货币发行和邮政事业仍由国家统一经营外,其余一切工、矿、商业和交通运输业,包括被洋务派视为禁脔的军事工业,都应该“一付于民”,“纵民为之”,国家只在培养人才、供给技术资料、减轻捐税、颁发专利执照等方面,给予鼓励和帮助。另外,康有为还在《请厉工艺奖创新折》中,提出了发展工业化的主张。他认为,“今已入工业之世界矣”,皇上应当“审古今之时变……移易民心,去愚尚智,弃守旧,尚日新,定为工国,而讲求物质”。他的这种“定为工国”的主张比以前的资产阶级改良思想前进了一大步,使他成为中国主张国家工业化的第一人。

康有为使用儒家的术语,结合他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状况和矛盾的了解,在《大同书》中提出了自己所理想的社会制度,即“大同”或“太平世”。他认为公有制是实现大同的最基本前提,因此在大同社会里,“凡农、工、商之业,必归之公”,彻底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一切工业、农业、商业、交通运输企业,都由“公政府”经营。在此基础上按照近似于按劳分配的原则进行消费资料的分配。大同社会中的生产由“公政府”统一规划和安排,做到“地无遗利,农无误作,物无腐败,品无重复余赢”。康有为设想大同社会不消灭货币和商品,劳动者仍通过领取货币工资获得劳动报酬和消费资料。大同社会里的人们过着极其丰裕和舒适的生活:“玉楼瑶殿……不可形容”,“裙屐蹁跹,五采杂沓”,“饮食日精,渐取精华而弃糟粕”,如此等等。

康有为从1905年开始写了三部经济专著,阐述他的救国论主张。在《物质救国论》中,他宣扬只有讲求物质,才能救国,先进思想是无用的,是“毒溺中国之药”。在《金主币救国议》中,康有为把造成国家贫困和危亡的原因,归结于没有实行金本位制。他说:“夫以五千年文明之古国,万里之广土,四万万之众民,而所以致亡之由,不过为银落金涨之故。”因此主张“改金币而善图之”。在《理财救国论》中,康有为又主张救国必先理财,而理财的妙方则是建立现代资本主义的金融银行网。他极力夸大银行的作用,认为“善用银行者,无而能为有,虚而能为盈,约而能为泰”。因此主张以种种措施鼓励金融业的发展,尤其鼓励银行的投机活动,来培植大富豪,支撑中国经济的发展。康有为的这三部著作,标志着他的经济思想由进步转向了反动。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23:3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