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廊的实用功能与文化功能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廊的实用功能与文化功能分类:【传统文化】 从建筑实用功能角度看,廊是人在建筑、园林环境中的一种行道路线,是在其上加建了顶盖的道路,以遮阳、避雨、挡雪,假如是单面空廊的话,还具有挡风的功效。有的小型园林四周围墙内侧建有回廊,有的四合院四周亦建回廊,此廊使人在其中行走,做到“雨天不湿鞋”。无论廊的文化功能发展得怎样丰富、复杂,其实用性乃是基本的。 同时,廊是建筑空间环境的一种组织手段。无论中国建筑环境还是园林景观,都是群体组合。群体是由若干单体有机地构成的,这有机构成,常以廊来串连与组织。“廊子本来是作为建筑物之间的联系而出现的。中国木构架体系的建筑物,一般单体建筑的平面形状都比较简单,通过廊、墙等把一栋栋的单体建筑物组织起来,形成了空间层次上丰富多变的建筑群体。无论在宫殿、庙宇、居民中,都可以看到这种手法的运用,这也是中国传统建筑的特色之一。” ( 《中国园林建筑》,第213页) 廊一般布置于两个或两个以上建筑物、观赏点之间,作为划分与联系空间环境的重要手段,好比一根线,将颗颗明珠串连在一起。这一点,在园林景观中尤为突出。中国园林文化,以空间划分的大小、高低、虚实、明暗、开合、奇正、深浅、续断、曲直以及山水、花树、建筑景点、桥路安排等构成对比呼应、富于节奏意蕴的有机空间体系,其中之廊,往往成为园林空间及其景观的重要组织手段,因为有了廊,才使全园生气勃勃,意蕴流溢,廊是建筑环境与园林景观的有机因素。 从审美角度分析,廊是交通与游览路线的升华。若漫步廊下,其两侧或一侧的景观美韵,尽收眼底,且步移景迁,极具“流动”感。倘廊之一侧或两侧为半虚半实墙,则可透过漏窗,目接廊外“流动”的隐约、朦胧之美。廊往往不设墙,双排细柱亭亭玉立,上托轻盈的顶盖。这类敞廊具有“虚”而空灵的审美特征。若驻足廊下,此时廊则成为观赏的出发点,眼前空间豁朗,视野相对开阔。 与这种 “流动之虚”的特征相联系的是廊的阴柔之美。一般的廊都呈“蛇行线”,直廊在园林景观中十分少见。“它的布置往往随形而弯,依势而曲,蜿蜒逶迤,富有变化”,“不但环绕池沼山林,有时竟跨越山坡,或通过树丛,或翼然水上”(《苏州古典园林》,第33页)。曲,是廊的基本平面特征;曲,造成了廊的优美品格,在园林中,曲廊布局自由,好似血脉,流贯全园这一有机躯体。廊之体量与尺度一般不大,尤其在江浙一带的私家文人园中,其宽度常在1.5米以下。北京颐和园宽度为2.3米的长廊,可称特例,意在渲染皇家园林的宏大气魄。苏州、扬州、杭州、南京以及上海、绍兴、宁波等地私家园林中的廊,以轻巧玲珑居多,以典雅质朴见长,其立柱高度在2.5米上下,柱径约为0.15米,显得文雅而细柔。柱距在3米左右,有一种逶缓而不显急迫的韵律感。(图一) 图一 江南园林之廊的韵律感 在廊之种类中,一般都比较开敞通透,由于它不作居室用途,空间造型无须封闭,亦不存在私密性问题。所以,廊的阴柔之美,并不是“阴郁”之美。中华这一东方民族长期存在的内向性格,在廊这一建筑文化中,表现得并不充分、典型。廊是中国古代封闭文化心态所开启的一扇“心灵窗户”。从这一意义上说,廊与亭具有相通之处。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