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开平侨房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开平侨房

分类:【中国民俗】

驱车进入广东开平市境内,奇特的侨乡风貌就展现在眼前:田野上坐落着各式各样的楼宇,有廊楼式、罗马式、欧美式、西班牙式、墨西哥式、缅甸式;还有新建的别墅式、庭院式等。旧式新式穿插其间,相间并立,好不壮观。尤其令人注目的是,几乎每个村子都建有几座四五层以至六七层高的碉楼,雄伟而坚固。

早在16世纪中叶,开平就有人离乡背井远涉重洋到海外谋生。现在,开平有华侨42万多人,港澳同胞20多万人,分布在世界58个国家和地区。这些华侨虽远离国土,但对家乡的田、园、庐、墓十分挂念。他们在国外劳碌一生,辛勤积攒,为的是回乡完成三件大事:建房屋、置田地、娶媳妇。开平侨房就是这样一批又一批地兴建起来的。开平的侨房可以分为四个建筑年代。第一代侨房出现于两三百年前,那时兵荒马乱盗贼横行,为了防盗贼,侨房多为平廊式,低矮而四面无窗,一幢五间,一般门口开在两侧,内有一副大门,外有一副门仔,有的中间还设了门栊子。到了18世纪末19世纪初,侨乡出现了廊楼式的建筑,即第二个建筑年代。一般是在封闭的平廊房的前廊增建楼阁部分,称为“廊楼”,这种廊楼式的建筑适应了经济发展和人口增多的需要。随着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的发展,到了19世纪20年代,华侨博采西方国家的建筑特点,结合我国的传统艺术,建筑了一大批中西结合的侨房。侨房的外观有着西方洋楼的造型,如中西合璧式、德国堡垒式、土耳其伊斯兰教堂式、意大利罗马式、西班牙式等不同风格,有一百多种。侨房的内部布局是我国古代传统式的,画栋雕梁、题诗作画、撰写门联,非常细腻典雅。这是侨房的第三个建筑年代。这一时期,由于社会腐败盗贼横行,侨乡各村庄不得不建起护村碉楼,以防盗贼。碉楼由村人捐钱共建,也称“众人楼”,高达六七层,钢筋水泥结构,坚固厚实,楼顶部有掺望亭,数层有“凸”字形的枪眼、圆孔的炮位。每遇盗贼抢劫,村民就击锣为号,迅速集中到碉楼躲避栖身。据不完全统计,开平有这样的碉楼达2000多座。20世纪50年代,侨房建筑开始进入第四个建筑年代。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侨乡人民靠劳动致富,房屋建筑向别墅式、庭院式发展。在开平塘口区塘口村新区,一幢幢新建的楼房整齐划一,建筑新颖,与原有的老式侨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展示了开平侨房新的风貌。

开平侨房:罗马宫廷式(何文摄)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9:5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