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弓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弓分类:【传统文化】 ①射箭或打弹之武器。于近似弧形有弹性之木条两端间系坚韧之弦,拉开弦后,猛然放手,借弦和弓背之弹力把箭或弹丸射出。弓把称?;弓梢称?;两端架弦之处称峻,?两旁弯曲处称弓渊,也称隈。②支撑车盖之弓形木架。③旧时丈量地亩工具和计算单位。五尺为一弓,即一步,三百六十弓为一里,二百四十方弓为一亩。 早在公元前两千年以前,典型的中国战弓就已制成,但是在欧洲,精良的弓直到公元二世纪时才出现。而在中国南方少数民族,直到相当近的时代,仍使用简单的弓箭。弓与箭在一起,象征着一个男婴的降生。中国古代有个风俗,孩子降生的第三天,以桑弓向天空射几支艾 (蓍草) 箭,以驱走魔鬼的精灵。还有一个风俗是,每天夜里要以“救太阳的弓与救月亮的箭”,驱走不祥的夜鸟。在日食和月食发生时,人们还向空中射箭,以赶走想象中的妖怪。 荷马史诗中奥德修斯的弓无人可以拉开的母题,在公元前三世纪的中国文献中也可找到,故事中是一个国家没有谁可以拉开国王的弓。不过,这个故事受到了相当的损坏,因为其中解释说,人们只不过是由于太文雅,不愿意冒犯这个国王罢了。后来还有一个故事,是讲只有年青的佛陀一个人可以拉开祖先留下的弓,作为回报,据说赏给他一个妻子。在京剧《铁弓缘》里,唯一的一位能够拉开铁弓的英雄,他的求婚获得了成功。 与长弓紧密相关的是石弩,在很早的时候,它广泛流传于中国南方省份的居民之中。它发射的常常是球形的飞弹,而不是箭。 画着一个人由许多向空中射箭的儿童环绕,他就是中国的送子之神――张仙,表示希望有很多儿子。 射箭是中国的一门古老艺术。要赢得比赛,必须具有“美德”,即,必须内在力量与外在力量均衡协调,才能射得准确。 中国古代的一种弹射武器。由弹性的弓臂和韧性的弓弦构成,把拉弦张弓过程中持续积聚的能量在瞬时间释放,将扣在弦上的箭或弹丸射向目标。 山西省朔州市峙峪出土的一支用燧石打制成的石镞表明,中国远在3万多年以前的原始社会时,已经有人使用弓矢狩猎。当时的弓是用单根的木材或竹材弯曲而成,即是“弦木为弧”的单体弓,单体弓一直使用到夏代。 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墓葬中出土的商弓,已发展为用两层材料粘成的合体弓。当时弓的中部“?”已经向射手一侧显著凹入,这样在解弦弛弓时,弓身反向拘曲,这样就能在拉弦张弓时具有较强的弹射力。 到春秋战国时,弓的制作技术又有显著提高,能够在竹、木制的弓身上缚角被筋,缠丝涂漆,制成复合弓,其弹性远大于用单一材料制成的单体弓。湖南长沙市楚墓中出土的一件战国制造的复合弓,在用料和构造上,与《考工记?弓人》中,规定制弓需用干(木或竹)、角、筋、胶、丝、漆等“六材”的要求完全一致。正因为如此,所以春秋战国时军队装备的弓已经完全制式化。根据《周礼?夏官?司弓矢》的记载,当时所用的弓有王弓、弧弓、夹弓、庾弓、唐弓、大弓等,合称“周六弓”。其中王弓与弧弓用于守城和车战,夹弓和庾弓用于田野狩猎和弋射飞鸟,唐弓和大弓用于习射。六弓按形制的大小分为三类:弓长六尺六寸为上制,六尺三寸为中制,六尺为下制。官兵可按身长和体力的大小选用一种。在整个古代和中世纪,世界其它地方的制弓技术,都没有超过中国。 秦汉时期强调使用强弓劲弩,强弓的弓力高达300斤,但在弓的形制构造上大抵仍沿袭战国时的规制,有制式化的虎贲弓、雕弓、角端弓、路弓、?(强)弓等“汉五弓”。唐宋时期仍使用强弓,据《唐六典》记载,当时军队装备的制式弓有长弓、角弓、稍弓、角弓等“唐四弓”。宋代军队装备的有黄桦、黑漆、白桦、麻背等“宋四弓”。至明清时期,虽然由于枪的使用增多,弓在战争中的地位逐渐下降,但是直到清代后期,弓仍未在军中绝迹。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