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弓鞋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弓鞋

分类:【传统文化】

①旧时汉族缠足妇女所穿的鞋,流行于全国许多地区。长三寸多,多为布制或缎制,鞋面绣有各类花鸟图案。其起源较早,最初用于跳舞,其状底尖上弓。后妇女缠足之风盛行,因其脚骨裹折,形状正合弓鞋底部弓起状,于是女子皆穿弓鞋,以为美观。至宋代,已流行于全国各地。近人徐珂《清稗类钞?服饰类》:“京津人多著者,宛如弓形。”②古时一般妇女所穿弓状之鞋,如明代,宫女入宫后即放足,但其鞋式仍为上翘弓状。

古代裹足妇女穿的弓型鞋。我国从唐代开始崇尚妇女小脚,到五代出现摧残妇女的缠足陋习。这种鞋子有四大特点: 一为小。在盛行缠足时代,女子之足一直以纤小为贵,俗称 “三寸金莲”。二为尖。缠足妇女所穿的鞋子,一般都用尖头。三为弯。鞋底内凹,形如弯弓,故名弓鞋。四为高。鞋下一般衬有厚底,俗称高底。南唐李后主始作金莲,让宫嫔?娘用丝帛缠足,使足变得纤小。宋代缠足风气盛行,出现缠足妇女专用的弓鞋,多用锦、缎等丝织品制作,头部上翘如凤头,鞋面上刺绣有各种花纹,有的还用金缕装饰。宋代卢炳《踏莎行》词说: “明眸翦出玉为肌,凤鞋弓小金莲衬。”元代王实甫《西厢记》形容崔莺莺“下香阶,懒步苍苔,动人处弓鞋凤头窄”,都是对宋元时期凤头弓鞋的形象描述。明代缠足仍然盛行,多用香樟木做成高底,木底露在外的叫 “外高底”,有杏叶、莲子、荷花等名目,木底在里的叫 “里高底”,又叫“道士冠”。老年妇女穿平底弓鞋,叫 “底而香”。明代的宫女不裹足,只要一选入宫,就要解去裹足布,以便于在宫内行走服役。但虽然放足,她们的鞋式仍做成上翘的弓型,鞋面刺绣小金花或点缀明珠作装饰。清代满族妇女禁止缠足,但汉族妇女仍从旧习,弓鞋仍用木底后跟,步行时常常咯咯作响。缠足真正被废除,是辛亥革命以后的事情。

清朝时女子从小裹脚,以小脚为美,称“三寸金莲”。原先做这种鞋用木底,底如弓形,因此称“弓鞋”,有人专门制作,买回后蒙上色布,与已绣好的鞋帮绱在一起。木底鞋穿着并不舒适,妇女们改做布麻硬底,自己纳制。鞋面上刺绣花草,有的还缀饰珠玉,或缝缀香料。年轻妇女必穿大红缎做的绣花鞋,年老妇女则穿青布鞋。现在穿弓鞋者已经绝迹,成为民俗博物馆展品。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8: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