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五彩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096 五彩

釉上彩品种之一。明清两代生产的多彩瓷器。在烧好的白瓷上施用红、绿、黄、紫等多种彩料,经炉火二次烧制而成。五彩瓷在明嘉靖时已著名,万历年间尤为突出,驰誉中外。特点是釉下青花和釉上彩料相结合,为上乘装饰器物。清代五彩以康熙时最负盛名。纹饰画笔生动,彩色浓艳,加金彩的更加显得富丽堂皇,微微凸起,别称“硬彩”。清雍正时在五彩颜料中又加入氧化铅,使色调柔和而有浓淡之感,画面艳丽而清逸。其精品几乎达到“花有露珠,蝶有茸毛”的艺术效果

五彩

陶瓷装饰传统技法的一种。又称“古彩”或“硬彩”。最早源于宋代的红绿彩,至明代始创古彩。嘉靖、万历年间已形成独特风格,笔法粗放苍厚,气势宏大,称为大明五彩。清代康熙时期继承了明代五彩的传统技法,加以发展和提高,笔法挺健有力,形象概括而夸张,追求装饰效果,并富有民间意趣。五彩颜料皆以金属氧化物为着色剂,以铅为熔剂,主要颜色有黄、绿、紫、苦绿、古翠、矾红等,色彩单纯而强烈,调子鲜明。在表现形式上受民间年画、木版画的影响,画风与陈老莲的作品有相似之处。五彩适于装饰高级美术陶瓷,因颜料含铅量较高,不适于日用陶瓷装饰。

五彩Wucai

瓷器装饰的传统工艺技法的一种,也称为“古彩”或“硬彩”,属于釉上彩的一种,最早源于宋代的红绿彩,到明代才始创五彩,嘉靖、万历年间已形成独特风格,笔法粗放苍厚,气势宏大,称为大明五彩。清代康熙年间的五彩,继承了明代五彩的传统技法,加以发展和提高,笔法刚健挺拔,形象概括而夸张,追求装饰效果,并富有民间意趣。五彩是在已烧成的瓷器上,用多种彩料绘制装饰纹样,然后再在彩炉中以900℃的温度烧彩,使其与瓷面紧密结合,彩在釉之上,因此为釉上彩。五彩颜料都是以金属氧化物为着色剂,以铅为熔剂,主要颜色有:黄、紫、绿、苦绿、古翠、矾红等,色彩单纯而强烈,色调鲜明。在表现形式上受民间年画、木版画的影响,画风与陈老莲的作品有相近之处。五彩装饰适于高级美术瓷,因其颜料含铅量比较高,不适于日用陶瓷装饰。

五彩

是明代彩瓷的重要品种,一般以红、黄、绿、紫、赭等色彩描绘纹饰,属釉上彩。五彩即多彩,并不一定是五种颜色。先以高温烧成白瓷,在白瓷上彩绘纹饰,再入窑炉低温彩烧。明代釉上五彩有红、绿、黄、赭、紫等色,多以釉下青花作为一种色彩与釉上彩结合,也称青花五彩。青花五彩与斗彩的区别在于:前者只用青花描绘局部纹饰,而后者是将青花作为纹饰主体,或勾勒纹饰的轮廓线。五彩瓷器始于明宣德时期,嘉靖、万历时最为兴盛。清代发明了釉上蓝彩,取代了青花表现蓝色纹饰。清代五彩的色彩比明代大为增加,有红、黄、绿、赭、黑、蓝、紫、金等,用这几种主要颜色可以调配出浓淡不同的色调,基本上满足描绘人物、花鸟和山水等的需要。清代五彩除白地彩绘外,还有各种色地彩绘,如黄、黑、绿地及米色地等。题材以花鸟、莲池、鱼藻、山水、楼阁、人物为多,其中表现小说、戏曲、故事的人物画最精彩,有 《西厢记》、《水浒》、《三国演义》等内容。清初五彩受当时流行版画的影响,与明末清初陈老莲画风相近,用笔洗练,线条老辣。用蓝或黑色勾勒人物面部和有褶轮廓,再以平涂的方法敷以各种彩色,色彩明快。

五彩

以红、黄、绿、蓝、紫等多种原色剂装饰的瓷器。一种是釉下五彩,即在瓷胎上彩绘,然后罩上一层透明釉入窑高温烧成;一种是釉上五彩,在烧好的白瓷器釉面上彩绘,经低温烘烤而成。其色彩艳丽,约在明宣德年间出现,成化时流行。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1:3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