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弘文馆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弘文馆分类:【文化精萃】 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置修文馆于门下省。9年,太宋即位,改名弘文馆。聚书20余万卷。置学士,掌校正图籍、教授生徒,并参议政事。置校书郎,掌校理典籍,刊正错缪,设馆主一人,总领馆务。学生数十名,从学者受经史书法,皆选自皇族贵戚及高级京官子弟。神龙元年(公元705年)避太子李弘名,改曰昭文馆。开元七年(公元710年)仍改弘文馆。因学生出身贵族,不专经业,开元以后,今依国子监生例考试,惟帖经减半。明初亦设弘文馆,不久即废。宣德间复建弘文阁,后并九文渊阁。 官署名。唐高祖武德四年(621),于门下省置修文馆。九年(626),改名弘文馆,聚书20余万卷。馆内置学士,掌校正图籍、教授生徒,并参议朝廷制度沿革、礼仪轻重等。高宗仪凤(676―679)中,置详正学士。高祖武德(618―626)后,五品以上曰学士,六品以下曰直学士。中宗景龙二年(708),置大学士4人,学士8人,直学士12人。睿宗景云(710―711)中,减其员额。馆中学生从学士受经史书法,人数限为30,皇帝缌麻以上亲,皇太后、皇后大功以上亲,宰相及散官一品、功臣身食实封者、京官从三品、中书黄门侍郎之子方能入学。因学生出身高贵,多不专经业。中宗神龙元年(705),避太子李弘讳,改称昭文馆。神龙二年(706)改为修文馆。玄宗开元七年(719)仍称弘文馆。明太祖洪武三年(1370)也设弘文馆,置学士,不久即废。明宣宗宣德(1426―1435)间,复建弘文阁于思善门右,后并入文渊阁。 官署名。始置于唐。武德四年(621年)置修文馆。太宗就位即改名为弘文馆,职掌校正图籍、教授生徒、参议制度沿革及礼仪轻重。一般以宰相1人兼大学士总领馆务,号为馆主,给事中1人判馆事。另设学士、直学士若干人,皆由大臣兼任。神龙元年(705年)因避太子李弘讳,曾一度改名为昭文馆。开元七年(719年)复名弘文馆,隶门下省,并从秘书省移置校书郎以校理群书、刊正文字。弘文馆的学生称为弘文生,一般只招收京官职事三品以上,中书门下侍郎及皇亲国戚的子孙,由讲经博士和诸学士教习。开元以后依国子监生例考试,通过科举入仕。长庆三年(823年)敕罢详正学士及讲经博士,以登朝五品以上为学士,六品以下为直馆。明沿唐制,于洪武三年(1370年)亦置弘文馆,设学士若干人,无品秩。洪武九年(1376年)废止。 唐代的经学学校。武德四年(621年)于门下省置修文馆。九年三月(626年)始改称弘文馆。是年九月,唐太宗即位,重视文教,于弘文殿聚书20余万卷,置弘文馆于殿侧。设馆主一人掌馆务,精选在京官员虞世南、姚思廉等,各以本官兼学士,于听朝之隙讲论文义,商议政事。贞观元年(627年),诏京官职事五品以上子嗜书者24人,隶馆习书,出禁中书法以授之。二年,又置讲经博士,考试经业,准许学生参加贡举。遂从藏书、议政机关转化为政教结合的特殊教育机构。此后,弘文馆的名称及学官设置亦几经变化。神龙元年(705年)因避孝敬皇帝之名,改称昭文馆。景龙二年(708年)置大学士4人,以象四时;学士8人,以象八节;直学士12人,以象十二时。景云中(711年间),减其员数,复称昭文馆。开元七年(718年)又曰弘文馆,置校书郎,又有校理、雠校错误等官。长庆三年(823年),与详正学、讲经博士皆罢,颛以五品以上曰学士,六品以下曰直学士,未登朝为直馆。这些变化并非实质性的,它一直是专门收藏、校雠和研习儒家经典的经学。但它的学额一直很少,天宝十四年(755年)为最高,也只有学生38人。明代初年亦设弘文馆,不久废。 唐代宫廷教育机关和储书集贤之所。亦称“宏文馆”。唐武德四年 (621) 于门下省置修文馆。是年九月,唐太宗即位,重视文教,于弘文殿聚书20余万卷,置弘文馆于殿侧,设馆主1人掌馆务。精选在京官员虞世南等贤良文学之士兼学士,于听朝之隙讲论文义,商议政事。贞观元年(627) 诏京官文武职事五品以上子弟,爱好习书者,听其于馆内司书。当年招得学生24名,出禁中法书为范本,由虞世南、欧阳询教示。又准黄门侍郎王?之请,使学生习书之暇,兼习儒业。太学助教侯孝遵入馆教习儒经,著作郎许敬宗教授 《史记》、《汉书》。二年又置讲经博士,考试经业,学生准予参加贡举。遂从藏书、议政机关转为政教合一的宫廷教育机构。馆学士时入禁中为皇帝及皇太子讲论经史。神龙元年 (705) 避太子李弘讳,改称昭文馆,次年称修文馆。景龙二年 (708) 置大学士4人,学士8人,直学士12人。景云元年 (710) 裁减馆员。次年复称昭文馆。开元七年 (719) 复称弘文馆,招收皇族贵戚及在京高级官僚子弟入馆肄业,依国子监生例参加贡举,但考试标准降低。明代初年亦设弘文馆,不久即废。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