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张僧繇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张僧繇分类:【文化精萃】 南朝梁画家。吴(郡治今江苏苏州)人。梁天监中,为武陵王国侍郎,直秘阁知画事,迁右将军,官至吴兴太守。擅写人物画,尤精道释人物。梁武帝崇佛教,佛寺壁画上佛像,多出其手。因自成样式,有“张家样”之称,被雕塑者取为模范。所绘人物,形态丰盈,面短而艳,奇形异貌,变化多端,各得其妙。兼工龙、鹰、鹞之图,善于吸取天竺(古印度)传入的“凹凸”画法,为建康 (今江苏南京)一乘寺画花纹图,案,远视凹凸,近看乃平。又创晕染法,以青绿重色,不用笔墨勾勒,染出峻岭丘壑,画史传为“没骨山水”。他善于吸收传统艺术的优点,用笔多依书法,熟练运用“点、曳、斫、拂”四种基本技法。因其着笔不多,点划不连贯,而形象具备,有意到笔不到之妙,与唐吴道子并称“疏体”,以别东晋顾恺之,南朝宋陆探微的“密体”。后人评述其画艺称“张得其肉,陆得其骨,顾得其神。”宋人刘道醇《五代名画补遗》曰:“道子画,惠子塑,夺得僧繇神笔路。”与顾恺之、陆探微并称“六朝三杰”,为我国古代四大画家之一。其作品有《行道天王图 》、《孔子问礼图》、《田舍舞图》、《咏梅图》、《昆明三龙图》、《朱异像》等。事见张彦远《历代名画记》。 南朝梁代画家。传为吴(今江苏苏州)人。生卒年史籍缺载,主要活动在公元6世纪上半叶。梁天监(502―519)中为武陵王国侍郎,直秘阁知画事。历官右军将军吴兴太守。擅画山水、人物。画史记载,他曾在建康(今南京)一乘寺画“凹凸花”,用天竺(印度)的晕染法,并施朱及青绿等色,使观者“远望眼晕如凹凸,就视乃平”,极富立体感。这可能是建筑彩画上的一种叠晕法,今新疆以及河西石窟壁画多采用之。山水亦喜用青绿,不作勾勒,是为“没骨山水”。后世多以僧繇为中国画家参用西法的第一人。人物画自成一家,尤精佛像,为画工所范,称“张家样”。兼工画龙,相传有画龙点睛,破壁飞去的神话。又尝在寺院壁上画鹰鹞,鸠鸽认为真,至不敢梁下筑巢。估计他在这些画中或使用上述可以增强其画面立体效果的技法。 张僧繇是中国肖像画的开创者之一。他根据绘画对象不同的身份、时代和民族特征,塑造典型形象,所谓“朝衣野服,今古不久,奇形异貌,殊方夷夏,实参其妙”。作品具有惊人的写实特点。他奉命为梁武帝不在京城的几个儿子画像,能令武帝“对之如面”,好像见到了王子本人;画武帝本人,则“作居土服,反唇露齿”,对其典型特征做了真实的描绘。但这种描绘是建立在高度艺术概括的基础上的,因而画史说他“笔才一二,而象已应焉”,可以说是形神兼备的。 张僧繇的绘画艺术对后世有重大影响,与顾恺之、陆探微并列为六朝时期的三大画家。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