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张居正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张居正

分类:【传统文化】

明代政治家。字叔大,号太岳,江陵(今湖北江陵县)人。嘉靖二十六年(1547)进士。明穆宗擢为宰相,与高拱同事。神宗万历初代拱为首辅。执政期间,推行按地亩纳银之“一条鞭”赋纳法,剔除了一切苛捐杂税名目;并对官僚系统进行整顿,有计划地治理黄淮;任用戚继光等人为军事将领,充实了边防力量。死谥文忠。著有《太岳集》、《书经直解》等。

明代后期政治家,理财家。字叔大,号太岳。江陵(今湖北江陵)人。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进士,授编修,不久领国子司业。隆庆元年(1567年)入阁为大学士。次年上呈《陈六事疏》,系统提出省议论、振纲纪、立诏令、核名实、固邦本、饬武备等改革政治的主张。明神宗即位后,遂为内阁首辅,前后当政十年(1573―1582)。在任期间,全面推行改革,加强内阁集权,立法考核官吏,重用才臣,裁汰冗员,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调抗倭名将谭纶、戚继光主持蓟州(今天津蓟县)防务,在边防开屯田、整器械、练兵马,积极备战,扭转了边防败坏的局面。并通过与蒙古鞑靼部右翼土默特万户首领俺答汗和谈,实行通贡互市,发展民间贸易,解除了北境边防危机,开创了蒙汉人民友好往来的新局面。万历六年(1578年)下令重新丈量全国土地,清查大地主隐瞒的庄园,使全国纳税土地从四百多万顷回升到七百万顷以上,打击了不法豪强权贵,减轻了农民的赋税,改善了封建财政状况。万历九年(1581年)又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一条鞭法”的新税制,结束了历史上的三征(粟米、布帛、力役)体系,使税制化繁为简;并役于赋,使徭役对人民的人身强制得到松弛;计亩征银,将实物税改为货币税,适应了当时商品货币经济发展的要求,是中国封建赋役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他还治理黄、淮,增筑堤防、疏通河道等一系列有利社会与经济发展的措施,使朝政为之一新。死后被诬劾,遭削籍抄没。子弟戍边。明熹宗时,复官爵。著作有《张文忠公全集》(又称《张太岳集》)、《书经直解》、《张太岳杂著》、《帝鉴图说》等。

明代后期杰出的政治家。字叔大,号太岳。湖广江陵 (今属湖北)人。张居正自幼聪慧异常,有“神童” 之称。他在科场上一路顺风,十二岁考中秀才,十六岁考中举人,二十三岁考中进士,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三年后授翰林院编修,可谓少年得志。据《明史?张居正传》 称,张居正“颀面秀眉目,须长至腹”,俨然一美男子; “勇敢任事,豪杰自许,然沉深有城府,莫能测也”,颇有政治家气度。当时正值权相严嵩当政,张居正不卑不亢,不偏不倚,颇受严嵩另眼看待。三十六岁时,他出任国子监司业(最高学府副校长),三年后任裕王讲读,很得裕王欢心。这位裕王就是后来继承帝位的穆宗,他从此官运亨通,四十二岁时晋升礼部侍郎 (副部长),不久任礼部尚书 (正部长) 兼武英殿大学士,成为内阁成员。四十八岁那年,穆宗驾崩,神宗 (即万历皇帝)即位,张居正联络宦官冯保,以皇太后名义逐走首辅高拱,自己取而代之。新皇帝才十岁,因此朝政实际上由首辅张居正全权处置。此时的明王朝是一个烂摊子,问题成堆,吏治腐败,国家财政入不敷出,而北方的蒙古数次南犯,曾一度进逼京郊,东南沿海地区又时常有倭寇骚扰。张居正上任伊始,便大刀阔斧整顿吏治,裁减冗官。为了改变官僚政治不讲工作效率、敷衍塞责的懒散作风,他制订了 “考成法”,督促公务,考核官吏。具体作法是,各级衙门将所属官员应办的公事,根据不同情况,规定出完成期限,一式三本文簿予以登记,一本留底,一本送交分管的衙门办理,一本送内阁备案,按月查考,每年总结。这种方法并不新鲜,关键在于张居正雷厉风行,决不手软。据史书记载,他当政的十年之间,根据 “考成法” 裁汰的冗官懒官竟达官吏总数的十分之二三,官场面貌为之一新。同时,他积极支持名将戚继光南兵北调,镇守北疆,又在东南沿海地区分段设寨,修整兵船,严申海禁,基本上肃清了多年的边患。张居正的最大贡献是改革税制,推行赋役合征的 “一条鞭法”,其特点是将课税的主要对象由人丁改为田亩,各项赋税和徭役合并起来,计亩征银。为了清查漏税的田产,使 “一条鞭法” 计亩征银的方案真正得以实施,张居正不顾贵族、豪强的激烈反对,下令重新清丈全国土地,最后查出三百多万顷隐瞒漏税的土地。“一条鞭法” 的推行,不但大大简化了征税手续,更重要的是减轻了无地或少地农户的负担,而国库的收入也增加了。据 《明通鉴》记载: “是时帑藏充盈,国最完富。” 明王朝的经济情况好转,太仓粟米可支十年,国库积金四百余万。张居正不是唯唯诺诺的好好先生,而是有主见、有魄力的干臣,自然难免有“权臣” 之嫌,年轻的万历皇帝对他也要礼让三分,这为他身后的悲剧埋下了伏线。他在执政十年后病逝,尽管葬礼非常隆重,但尸骨未寒,政敌便群起攻之,万历皇帝也翻了脸,诏夺张居正的所有荣誉,将其 “擅权枉法” 的“罪状”公布天下,甚至要 “剖棺戮尸”。其在江陵的家被查抄,长子被逼自杀,全家被迫害致死者十余人,其为官的弟弟与侄儿也被流放烟瘴之地。直到四十年后,新即位的明熹宗才重新恢复张居正的名誉,此时明王朝已处风雨飘摇之中。

字叔大。明江陵 (今湖北沙市) 人。号太岳。嘉靖进士。嘉靖二十八年(1549),上《论时政疏》。四十一年为裕王府讲官。四十五年世宗死,徐阶草遗诏,与张居正共谋。隆庆元年 (1567) 入阁。不久上 《陈六事疏》,主张省议论、振纲纪、重诏令、核名实、固邦本、饬武备。他调任谭纶、戚继光主持蓟州防务,李成梁镇守辽东,王崇古、方逢时镇守宣、大。对俺答实行 “封贡通市”。神宗即位,他取代高拱出任首辅。大力推行改革措施。整饬边防,清丈田亩,行一条鞭法,兴修水利,发展生产。严令 “各巡抚丈田均粮,但有执违阻挠,不分宗室、军民,据法奏来重处”。万历十年 (1582) 六月,张居正卒,反对者立即交章弹劾。改革措施被废止,并籍其家。熹宗时,诏复故官。崇祯帝诏复张居正长子敬修原官。有《张文忠公全集》。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9 0: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