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张巡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张巡分类:【传统文化】 又称保仪尊王。道教和民间所崇奉的神祗之一,为东岳押案,阴司都统使,多被奉为地方保护神,也有的地方将其奉为驱鬼避疫之神或瘟神。张巡(709―757年),唐邓州南阳人,开元进士,“安史之乱”时,任真源县令的张巡起兵守雍丘(今河南杞县),抗击安禄山军。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年),与太守许远一起率兵守睢阳(今河南商丘),在敌我力量悬殊,内无粮草,外无救兵的情况下,孤军奋战,坚守数月,城破后捐躯。其壮烈之举为世人感佩,遂立庙祀之。其死后,唐天子下诏,追赠其为扬州大都督,立庙睢阳,适时祭祀。宋时进封为东平威烈昭济显庆灵钓王,清雍正九年(1731年)敕封威显灵佑王。在河南、安徽、江西、江苏、浙江等地建有庙宇,专祀张巡,也有的地方将张巡配祀于其它庙宇。 唐名将。邓州南阳(今属河南)人。开元进士,初任清河令,颇有政绩。天宝十四年(755)安史乱起,巡以真源(今河南鹿邑)令守雍丘(今河南杞县),与叛军苦战近一年,击退叛将令狐潮、李廷望数万人的进攻,有效地阻止了安史叛军挺进江淮的计划。因御寇有功,授职主客郎中,河南节度副使,同时率兵移守宁陵(今河南宁陵县)。至德二年(757)安庆绪部将尹子奇率兵十三万众围功睢阳(今河南商丘县),妄图切断唐朝官兵的供应线。睢阳太守许远向张巡告急,巡从宁陵率军三千至睢阳助战,与许远合兵共八千六百人,坚守城池。尹子奇急攻数月不下。巡等以守为攻,常以巧计破敌,先后擒获敌将六十余人,杀伤叛军十余万众,还射瞎了敌人主将尹子奇的左目,迫使敌军不得不中断对睢阳的进攻。张巡因守城有功授御史中丞。尹子奇重整旗鼓,再度增兵袭睢阳,战将南霁云求救兵不至,城中矢尽粮绝,将士罗雀挖鼠充饥,睢阳危在旦夕。但巡每与敌战,仍大呼誓师,眦裂血流,齿牙皆碎。但终因众寡不敌,城破被俘,宁死不屈,与战将南霁云等三十六人同时为国殉难,表现了高度的坚毅性与牺牲精神。巡友人李翰写的《张中丞传》以及后来韩愈写的《张中丞传后序》都热情地歌颂了张巡的历史功绩。新旧唐书有传。 唐代蒲州河东(今山西永济)人。安史之乱与许远、雷万春等固守睢阳,抗击叛军,后因援绝粮尽,城陷被杀。皖南地区民间把张巡、许远、雷万春视为忠君保国的神灵,分别塑以金脸、白脸、花脸神像,供奉于庙宇,以保地方和百姓平安。 农历正月初九为张巡、许远的殉难日,徽州区岩寺镇每年于此日举行庙会,以表纪念。 张巡为唐代开元进士,官拜真元令,安史之乱时坚守孤城,奋力抗战遭杀害。无锡奉为驱瘟之神,以七月二十五为神诞。在整个七月期间,家家打扫庭院,门首悬挂灯笼,上书“收灾降福”。神诞这天,村妇们结伴去庙中祭祖念佛,以求平安。然而镇江扬州地区,却将张巡视为“瘟神”,于四月的“迎神会”,秋季的“都天会”均举行祭祀,奉祀极为虔诚,以免瘟疫危害。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