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张秀眉与贵州苗族人民起义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张秀眉与贵州苗族人民起义分类:【传统文化】 张秀眉(?―1872),贵州台拱(今台江)人,苗族,雇农出身。1855年4月在台拱率领苗民举行抗税斗争,遭到镇压。旋在台拱掌梅里誓师起义,被推为“大元帅”。起义军很快得到贵州东南部清水江两岸广大苗族人民的响应,史称“千里苗疆,莫不响应”。之后,起义军连克黔东南台拱、清江、凯里、黄平、都匀等厅州县城。又与侗族起义军联合攻克清军设在古州的据点,清总兵桂林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登楼自焚。1857年2月又大破清军,贵州提督孝顺兵败自杀。接着和贵州汉族等农民起义军并肩战斗,攻占了黔东的铜仁、思州、松桃等地。在两年之间,张秀眉领导的苗族起义军控制了黔东南苗族聚居的大部分地区。太平天国失败后,清政府加紧镇压各少数民族起义。1867年湘军将领席宝田率军进入贵州,张秀眉率军转战到湘西。4月袭击湘军后方,湘军被迫东还,并增派湘军万余人阻截起义军,苗族起义军损失重大。张秀眉仍率苗军据险坚守村寨,顽强抵抗,寻找战机,主动出击。1869年起义军设伏于黄平县的黄飘峡谷,一举歼灭湘军七八千人,击毙湘军将领黄润昌、荣维善数十人,重新稳定了形势。1870年清军大举进攻,11月攻陷台拱。1871年5月起义军又被迫撤出凯里,退守雷公山。1872年再退乌鸦坡,张秀眉被俘,在湖南长沙遇害。张秀眉领导的苗民起义坚持斗争达17年之久,严重打击了清政府的统治,有力地支援了太平天国革命运动,表现了苗族人民是富有革命传统的民族。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