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五德终始说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五德终始说

战国末齐人邹衍(公元前305~前240年)创立的一种学说。它是将流传已久的具有朴素唯物主义观点的阴阳说与五行说, 进行了一番唯心主义改造而成, 是一种体现天人感应和天道循环论的历史观。按此说,凡是人的各项活动,都与阴阳五行相通,并互为影响,由此引起各种禨祥变化;人间天子一定得到五行(土、木、金、火、水)中的一行成为所据之德, 并由上天显示符应; 当他的德衰了, 有在五行中得到足以胜过前一德的另一德者,就起而代之,这样照着五行次序运转下去, 便是历史上的改朝换代。秦汉时期这一学说极为盛行。《史记·秦始皇本纪》:“始皇推终始五德之传,以为周得火德,秦代周德,从所不胜。方今水德之始,改年始、朝贺皆自十月朔。衣服旄旌节旗皆上黑。数以六为纪,符、法冠皆六寸,而舆六尺,六尺为步,乘六马。更名河曰德水,以为水德之始。刚毅戾深,事皆决于法,刻削毋仁恩和义, 然后合五德之数。”顾颉刚称秦的这一整套规定为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用了五德终始说而制定的制度”。汉武帝时,又用它作指导,变原来秦的水德制度为新的土德制度。其正朔建寅,即以正月朔为岁首;其服色上黄;其度数以五为纪;其音律上黄钟。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5:1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