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张骞墓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张骞墓

分类:【传统文化】

位于汉中市城固县城西七里饶家营。坐北向南,南北长35.6米,东西宽20米,呈长方形,面积712平方米。封土堆南北长13米,宽8米,高5米,呈椭圆形,墓周砌以石基,防水浸蚀。墓前竖有石碑三通:正中一通上刻隶书“汉博望侯张公骞墓”,系陕西巡抚毕沅书立。左侧碑题为“汉博望侯墓碑记”,系光绪时,城固知县胡瀛涛撰立。右侧一碑上刻“张氏后裔”诸名。墓前右侧两大柏树之间,又竖一碑,题为“增修汉博望侯张公墓道碑记”,碑阴刻《汉书?张骞传》全文。墓前约15米处,有两尊汉代石刻,其形如虎,号曰“石虎”,又说为“天马”。姿态雄壮,格局大方。

在成固县团结乡饶家营北约200米处。张骞为西汉著名外交家和探险家,城固人,其故里在县城西南1公里的白崖村。墓坐北向南,墓地南北长35.6米,东西宽8米,高5米,略呈椭园形。墓周有柏树15株,橡子树1株。墓前石碑三通,正中一通隶书“汉博望侯张公骞墓”,为清乾隆四十一年(公元1776年)陕西巡抚毕沅所书。左侧题碑为“汉博望侯墓碑记”系清光绪年间(公元1879年)城固知县撰立。右侧一碑题为“增修汉博望侯张公墓道碑记”,系1939年由西北联合大学刻立。墓前有汉代雕刻“石虎”二尊,相对而踞。如今,当地政府已对墓冢进行了修葺,建了张骞生平展室和汉代风格的阙门等。

位于团结乡饶家营北200米处。南北长35.6米,东西宽8米,高5米。墓前石碑三通,正中一碑镌“汉博望侯张公骞墓”,立于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左侧碑为“汉博望侯墓碑记”,光绪年间撰立。右侧为1939年西北联大所立“增修汉博望侯张公墓道碑记”。墓前有西汉雕刻的石虎一对,相向而踞,头部虽残,而汉代雕刻艺术风格仍鲜明可见。张骞为汉武帝时著名的外交家和探险家,城固人,封博望侯。其故里在县西南郊1公里处的白崖村。他两次出使西域,时间长达十五六年,为中华民族的融合统一作有重要贡献。今墓修葺一新,建起具有汉代风格的阙门,并辟有张骞生平事迹展室。

张骞,西汉汉中成固(今陕西城固)人。官大行,封博望侯。建元二年(前139)奉汉武帝命出使大月氏,相约共同夹击匈奴。历经大宛、康居和大月氏、大夏等地。元朔三年(前126)方归汉,在西域共13年。途中曾被匈奴扣留,前后达11年。元狩四年(前119),又奉命出使乌孙,并派副使出使大宛、康居、安息等地。他两次出使,加强了中原和西域少数民族的联系,进一步发展了汉朝与中亚各地人民的友好关系,也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是古代中国人民杰出的外交使者。墓在陕西城固县西4公里黎何村西,南北长20.6米,东西宽16米,高2.3米的长方形土冢。墓前有清乾隆、光绪年间所立墓碑数通,及西汉时雕刻的石虎一对。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21: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