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弥渡苴力铜鼓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弥渡苴力铜鼓分类:【地域文化】 古代洱海地区遗存的音乐文物。共两具,编号称甲鼓、乙鼓。甲鼓,1978年8月出土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弥渡县苴力三岔路村。通高26厘米,面径26.8厘米。通体可分胴、腰、足三段。胴部突出超过鼓面,腰部骤收,后又向外微扩至足部。胴部与腰部交接处有对称的两对双耳。鼓面中心饰太阳纹,最内层饰八小角,外饰六角弧形光芒二晕。腰部四周有18根直线凸棱,凸棱下部成三叉形。腰与足部交接处有方形云雷纹。乙鼓于1979年8月在弥度县苴力青石湾村出土,与甲鼓出土之处相距约4公里。通高14厘米,形制与甲鼓类似,但鼓面中央六角光芒中之两光芒夹角处标有一箭头,指向铜鼓一方偏耳,为铜鼓纹饰之罕见。经考古推断,两鼓皆为战国时期遗物。当为洱海地区白族先民青铜文化遗物。甲鼓现存弥度县文物管理所;乙鼓现存大理白族自治州博物馆。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