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弹拨尔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弹拨尔分类:【传统文化】 亦作 “弹布尔”、“丹不尔”、“丹布尔”。维吾尔族民间弹拨乐器。主要流传于北疆和东疆。琴身呈瓢形, 一般用核桃木或桑木制作。琴颈较长, 上有二十四至三十个品位。装有五根钢丝弦,靠外一组两根是主奏弦,中间一组一根,靠里一组两根是伴奏弦,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音域宽广,分低、中、高三个音区。声音清脆悦耳,可用于独奏、合奏或伴奏。 维吾尔族、乌孜别克族弹拨乐器,亦译作丹不尔、丹布尔。以整块桑木或核桃木挖槽作音箱,上蒙薄木板面。共鸣箱面板上刻有左右对称的两个月牙形音孔。琴颈细长,上嵌骨质花纹。用丝弦缠或细塑料棒粘就十六至二十余个品位。五个琴轸分置正、侧面,各张钢丝弦一根。两根外弦和两根内弦各为一组,中间一根弦独立。演奏者将音箱搁于右腿,琴体斜抱怀中。以绑在右手食指尖的钢丝拨,或食、姆两指夹持的塑料、角质、木质拨片弹奏发音。左手按品位改变音高。右手技法有弹、拨、轮、扫、重弹等;左手常用按、压、吟、滑等技法得到微分音和游移音的效果。音色纯净清脆,音域广达三个八度,音量较大。常用于歌舞伴奏及独奏、合奏。在维吾尔族民间使用广泛,特别在伊犁地区,是演唱《木卡姆》必不可少的乐器。南疆各地民间能见的弹拨尔形体较短小,有部分艺人将其横置胸前,用木质拨片弹奏。当为古老演奏技法的遗制。 亦作 “弹布尔” 、“丹不尔” 、“丹布尔” 。维吾尔族民间弹拨乐器,可用于独奏、合奏和伴奏。主要流行于北疆和东疆。一般用核桃木或桑木制作,琴身呈瓢形,琴颈较长,上有24至30个品位。装有五根钢丝弦,靠外一组两根是主奏弦,中间一组一根,靠里一组两根是伴奏弦,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弹拨尔” 分低、中、高三个音区,声音清脆悦耳。 |
随便看 |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