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彝族撮衬姐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彝族撮衬姐分类:【传统文化】 “撮衬姐”意为“变人戏”,是彝族原始面具舞蹈,流传于贵州咸宁县彝族地区。每逢旧历正月初三至十五期间,由五人分别扮演1200岁的山神老爷爷、1200岁的老婆婆、800岁的汉族老人、1000岁的苗族老人和一位小娃娃。除山神老人外都戴木面具,身体和四肢用布裹起,象征古老年代的裸体原始人。他们每人手持木杖,走着矮脚步,踉跄的脚步象征他们脱离原始森林,开始过人的生活,于是在向天地叩拜后,便跳起“铃铛”祭舞,随后用模拟动作表演开山、伐木、刀耕火种,收获归仓和为繁衍人口老爷爷与老婆婆表演交媾、小娃娃的出生、吮奶等动作。向人们讲述彝族先民在贵州扎根繁衍的故事。整个表演长达数小时,中间分段间歇。以锣、鼓、钹为其伴奏,部分唱词由表演者自己演唱。“撮衬姐”形式古老,表演及舞蹈粗犷、朴拙,面具造形生动,深受当地彝族人民的喜爱。现在已经过提炼,成为包含歌舞、戏剧形式的民间表演艺术。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