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彝族服饰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彝族服饰

分类:【风俗文化】

指居住在中国云南、四川、贵州等地的彝族的穿着与装饰。其特征是:女子穿镶边或绣花左袄上衣,下穿百褶裙。衣服的襟边,围腰、裤脚和裙边都以多层色布镶制或绣上精致图案。前额包绣花瓦状方帕,缠头用巾长达数丈,围成中间厚两边薄的大型包头。喜戴耳环、手镯、项链,领口别银制排花。男子穿黑色窄袖右斜襟上衣和多褶宽裤脚长裤。最醒目处是头上留一小块7―10厘米长的头发,用长达数丈的青布或蓝布包头,把这绺头发在右前额扎成细长锥形“英雄结”,向前伸出包头之处。彝族男女身披一种有流苏装饰的羊毛织成的披衫,有青、蓝、黄、白等色,可以防雨防寒,名叫“查尔巴”。

贵州彝族主要聚居在毕节地区和六盘水市的大部分县市(特区)。根据《彝族源流》、《物始记略》、《西南彝志》等彝文典籍记载,古代彝族服饰特点为:男子绾发髻,披毡;女性辫发,穿裙。汉代以后,在一些文物和文献中,也有关于彝族先民披羊皮、披毡,着贯头衣,妇女穿裙等方面的记载。文物工作者在云南昭通后海子晋宁石寨山出土的西汉时青铜器人物画像和昭通后海子东晋霍氏墓壁(建于公元386―394年)画像,其人物服饰特征与今天大小凉山彝族服饰相同。主要特征为短衣、大裤脚、披毡、英雄结。这些特征中,除英雄结外,其余特征在今天的贵州的乌蒙山型服饰中都能看到。《大定府志》对明清以前的彝族服饰是这样描述的:“男女雉此而髯,以青布束发,结髻向前如角状,短衣大领,袖长齐膝,腰系蓝裙。”“结髻向前如角状”,实际上就是英雄结,说明明清以前贵州彝族中仍流行这种装束。

身穿彝族服装的绣花女 (龙正清 摄)

彝族跨云、贵、川等省居住,服饰类型多。今天的贵州彝族服饰属彝族服饰中的乌蒙山型,包括威宁式和盘龙式两种款式。服饰以青、蓝色为主,男子多着黑色窄袖对襟短衣和多褶宽裤脚长裤(俗称“八幅裤”或“灯笼裤”),头顶裹以长达数丈的青蓝色或黑色布帕包头。妇女服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很多地区仍保留穿裙习俗,后陆续改为穿裤。而威宁马街一带彝族妇女至今仍继续穿裙。现今流行的乌蒙山型和盘龙型两种服饰,盘龙型以盘县一带彝族妇女服饰为代表。妇女服饰多为大襟右衽长衫,头上包白色头帕,系黑色围腰,两条花飘带垂于身前,衣服上的花饰较少。乌蒙山型服饰以威宁、毕节等地妇女服饰为代表,大多穿长衫、宽长裤,包头帕,衣、裤喜用青蓝色为底色。青年女性多在袖口、襟边、肩部、下摆以及裤脚等处镶花边。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0/19 21:2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