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彩灯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彩灯分类:【中国民俗】 彩灯,是中国古老的民间手工艺术。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汉代,中华民族的祖先就能制作彩灯。到了宋代,彩灯更是品种繁多且绚丽多彩。只说宫灯就有四方形、六角形、球形、葫芦形、花瓣形和鱼形等。 宫灯,即宫廷中使用或玩赏的灯,后传至民间,天津人多用其装饰宅院。至今,民间仍用此名。早期的宫灯用金属制成,后来改用竹雕、木雕、漆雕等材料做骨架,外用绢纱、玻璃等为灯罩,上面还绘有各种图案,使宫灯无论是用材,还是外观的造型,甚至于绘制等都十分考究。清末民初,坐落在宫南宫北大街(今古文化街)的“华锦城”,就是一家专门制作和出售宫灯的商店,其宫灯、纱灯等,做工精细、造型典雅,很有特色。 流传在民间的灯,题材更加丰富,有鸭子灯、鱼灯、龙灯、书卷灯、楼船灯以及各种几何形灯等,造型十分生动、活泼,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其制作,多用竹、木或铅丝扎制骨架,外用绵纸、玻璃纸或纱绢装裱。 20世纪50年代前夕,民间十分盛行悬挂彩灯,上至官宦豪门,下至普通百姓,家家大门口处都挂有一对门灯。此外,店铺、商号和寺庙的大门口也都有门头灯悬挂。尤其在春节至灯节这段时间,家家所悬的门头灯被装饰一新,通宵达旦,孩子们也都各自手提一盏灯笼,到户外玩耍。他们一边走,一边唱着歌谣:“打灯笼,烤手来,你不出来我走了(音leī),一打一个灯,俩打一个炮,仨打买一个小老道哎……”还有的用浓重的天津方言唱着:“有打的灯笼都出来哟,没打的灯笼抱小孩哟,金鱼拐子大花篮哟……”一时间,城里城外,到处都是银花火树,灯火辉煌。 周荣斌彩灯作品《金龙玉洞》 随着民间对彩灯需求量的日益增大,促进了民间制灯业的繁荣,使彩灯技艺闻名全国。 近代脱颖而出的是王继昌,人称“灯笼王”,祖籍河北胜芳,其外祖父和父亲王玉树都是当地有名的扎灯巧匠。王继昌从小对扎灯技术耳濡目染,加上自己善于钻研和勤学苦练,很快就成了驰名乡里的扎灯名手。后来,到了天津,靠出售自己制作的各种灯笼为生。由于他制作的灯笼既精细又美观,不仅广大的平民百姓争相购买,就连许多商号、店铺也都纷纷找他订制各种造型的大灯笼,用以装饰门脸儿。 王继昌制作的灯笼,题材大多是仿生的小动物,如鸡、鸭、鱼、兔、象、虎等,造型十分生动、活泼、惹人喜爱。 “灯笼王”已有4代传人。 此外,周氏彩灯也是家庭彩灯作坊中较有影响的,现已有4代传人。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