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彩调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彩调

分类:【传统文化】

一种联曲体地方剧种。用桂柳方言演唱。彩调音乐按腔、板、调、曲牌、锣鼓牌分类。腔类分成正腔、独唱花腔、对唱花腔;板类分成十字诉板、七字诉板、高音诉板和低音诉板等;调类即民歌小调,多作为辅助成份用于载歌载舞的场面和抒情写意的情节中;曲牌类一般为过场曲、台步曲,可长可短;锣鼓牌可普遍用在开场、收场、起腔、煞腔和间奏中,最主要的是长锣。彩调是一种民间口头艺术,具有形象易懂的唱词曲调,着重于舞台表演,短小灵活的结构等特点。彩调演出的主要节目是《王三打鸟》、《双打店》、《王小二过年》等36个“江湖调”。

彩调剧是广西地方剧种之一,已有300多年历史,积累有五百多个传统节目。彩调原称“调子”,也叫“采茶”、“山花”。1955年,定名为“彩调”。现南宁市有彩调剧团。彩调是联曲体地方剧种,唱词简练、朴实、形象,多群众口语和民间习语。唱腔有正腔、路音、花腔等。表演时常借用一把彩扇或一条手绢及腰带,配合舞蹈中的矮步、转身、扇花等动作表达戏文内容。彩调的舞蹈步伐约有30种,舞扇动作有近百种,其中“矮桩卧鱼扇花”,是我国戏剧扇花舞蹈中独具特色的绝技。其板类、锣鼓牌类都与其他剧种有别。形式活泼、语言生动,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生活气息是彩调的总体风格。优秀剧目有《王三打鸟》、《刘三姐》等。后者参加全国汇演,被改成电影,在海内外产生巨大影响。

又名“阳戏”。汉族地方戏曲剧种。清末民初传入湘黔桂比邻地带的侗乡,很受欢迎。不少侗戏班子学得一至几出阳戏,当快结束侗戏晚台时,演出一出称为“打彩”或“加官”的彩调,以谢观众。有的侗寨专组彩调班子,专演彩调。剧目有《王小二上街》、《补缸》、《相公》、 《丁癞子》、 《王婆说亲》等10几个。有的侗戏班子运用彩调形式自编自演过《路》和《逛新城》等反映现实的剧目。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9:2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