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徐祯卿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徐祯卿分类:【文化精萃】 明代文学家。字昌谷,一字昌国。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少时聪颖过人,善诗歌,与唐寅、祝允明、文征明齐名,合称吴中“四才子”。弘治进士,官大理寺左寺副,后因失囚之过,降为国子监博士。 他在文学创作上,早年初学六朝,风格华艳。与李梦阳等相交后,遂悔昔作,以汉魏盛唐为宗,为“前七子”之一,然个人风格犹存,故李梦阳曾讥其“蹊径未化”。他重情实贵,认为诗人受外界客观事物的触发而产生的感情活动,是诗歌创作的本源。其文学批评著作《谈艺录》中指出:“情者,心之精也。情无定位,触感而兴;既动于中,必形于声。……因情以发气,因气以成声,因声而绘词,因词而定韵,此诗之源也。”主张“因情立格”,认为风格、辞采、技巧及各种形式因素都应为表现诗人的感情服务,而不能削足适履,让各种不同的感情受某种固定的形式格调的束缚,要灵活运用各种表现手法,去求得“请盼各以其状”的真实,而不能单纯地“陈彩以眩目,裁虚以荡心”。 他的作品,长于七言近体诗和绝句,其中有不少佳作。少数作品能触及社会现实,暗寓讽刺,在“前七子”中诗作较精。因他过早去世,未能尽展才华。著作有《迪功集》、《迪功外集》、《谈艺录》、《徐氏别稿》。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