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忌讳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忌讳

分类:【地域文化】

旧俗。《周礼》郑玄注:“先王死日为忌,名为讳。”谓使臣民知道忌日,不能作乐;知道名讳,不能称说。一般用为避忌、顾忌之意。山东各地许多字有谐音,往往产生歧意,因而转用其它。如“三”同“散”,因而,“三”读“仨”。“醋”,在生活中有嫉妒之意,如“吃醋”、“醋意”、“醋坛子”等,因而,“醋”又称“忌讳”,以避“吃醋”之音。其他如“四”同“死”等。在渔民家宴饮,把盘中鱼翻过来,不能说“翻”,应叫“正过来”,以忌“翻船”之意。

未满月产妇不宜作蚕娘。育蚕手要洁净,忌酒醋五辛,忌腥、香之物。育蚕语言忌讳很多,根据民间的《蚕花本子》记载:“看蚕娘娘顶认真,百样事情都要改,青姜改做辣头子,茄子改做落苏筷,粪笋改做粉一团,扫帚改做擂地光,犬儿改做办念子,猫儿改做大官家,老鼠改做夜明珠,青儿(田螺)改做窝一窝,见了百脚叫蜈蚣,小小花蛇叫秤梗,肉儿改做天堂地,虫虾改做倒宿娘,豆腐改做白马肉,鸡儿改做太子样,只有一样不好改,见了婆婆叫娘娘。”

语言禁忌还有很多,如:忌说“亮”,因为“亮蚕”是蚕病之一。因此“天亮了”就要说成“天开眼”了。忌说“僵”,因和“僵蚕”同音。因此,说“僵蚕”为“冷蚕”。吃的生姜叫“辣烘”。忌说“伸”,因蚕死了才伸直。笋要说成“钻天”。民间《养蚕词》中有“掘笋勿叫笋,叫笋蚕要损,吃姜勿唤姜,唤姜蚕要僵”之说。

过去梨园行业的忌讳颇多,如每日清晨只能练功、吊嗓子,忌乱讲话,尤其是不能说“打死你”一类的凶语,更忌讳说“做梦”,要称“打皇量子”;忌乱坐大衣箱或所到之处刚搭好的床铺;演员上装前忌试戴髯口(特别是红胡子)、头盔;跳加官时切忌将面具掉在台上,否则预兆死人、失火,于全班不利;戏班转移出发途中忌遇到出殡的,见到乱葬坑也得绕开;忌在祝寿庆贺的许愿戏中演悲伤、不吉的剧目;更忌在当地上演观众所忌讳的戏(如南京不准演《九更天》,南通不准演《杀子报》等)……这些不成文的禁忌,大都带有明显的迷信色彩,是和旧社会艺人四处流浪谋生,祈求消灾平安的心理分不开的,而今早被破除。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23:4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