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忑砺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忑砺

分类:【传统文化】

亦称“乌拉”、“乌剌”、“乌喇”、“乌腊”等。满、赫哲、达斡尔、鄂伦春、鄂温克等民族的一种捆绑脚上的简易鞋子。多用狍、鹿等野兽皮或牛、马、猪等家畜皮制成。其底帮为一整块皮子,纳褶抽裥,帮上贯皮耳,穿时用皮条或绳系耳捆绑即可。有的还在帮上加有布?。冬季穿时,内填捶软的乌拉草,故名。此鞋异常轻便、保暖,非常适合远行或狩猎时穿着,因此深受猎民和士兵的喜爱。抗日战争时期,东北抗日联军冬季也都穿忑砺。抗联第二军二师在师长陈翰章的率领下,还曾采用倒穿忑砺办法,迷惑日军,摆脱日军的追击。至今,东北山区的猎民冬季出猎仍喜欢穿着,在黑龙江某些地区集市上甚至还可买到。

忑砺也称“乌拉”,是东北昔时劳动人民冬用的简易皮鞋。“乌拉”一词来源于满语“古喇哈”(靴子),后谐音会意写成“忑砺”,亦有的写成“护猎”。忑砺的制做简单,样式古拙,实惠耐用。它是用方尺有余的整块皮板,“屈曲而成”。材料最好是牛皮或猪皮,鹿皮或鱼皮亦可,后两者不如前者结实。做法是帮底相连,将鞋帮挑起,前脸拿褶成圆形缝在一块镶嵌的钝三角形的小皮脸上,后帮缝合,后跟钉两个铁制大把钉以防寒防滑。鞋帮上缝缀六个(或四个)小皮耳子,备穿绳用。穿时将晒干锤好的忑砺草絮在里面,外裹布片或麻袋片(作忑砺?子用,赫哲族精制的鱼皮忑砺本身即带?子,赫哲语称“温他”)以绳系在小腿上。既暖和又轻便,且能防湿防水。民间有一则谜语,单道忑砺的好处和特点:

有大有小,农夫之宝。

皮里没肉,肚里有草。

脸多皱纹,耳朵不少。

放下不动,绑起就跑。

这种忑砺制做简单,像支小船,牢固耐穿,轻暖跟脚。由于帮底相连,既不渗水,又不绽线,直到忑砺穿烂,也不会象现在的鞋子,帮底分家。在旧社会里,贫苦的农民有这样一双牛皮忑砺竟可以穿个七八年。冬天穿它防寒暖脚,轻便耐磨,多大的风雪也冻不透。打猎奔驰,跑遍山巅,不滑不沉。据乡民谈:车老板子凌晨冒着奇寒“拉脚”(载货运行),或在冰上赶爬犁,长途跋涉,两脚跨在车辕或爬犁板上,普通棉鞋风雪一打就透,非穿忑砺不可。农民种地穿忑砺,不灌土,不怕泥泞。最大的好处是穿它“踩格子”(播种之后踩实),覆盖面大,底平,压土不透风。所以农民爱穿它。在解放后人民购买力强,各种胶鞋、大头鞋、布鞋、皮鞋俱全的情况下,农民已不穿忑砺,但在种地“踩格子”时,有的还要特意换上忑砺。夏天穿忑砺,少絮些草,也温凉适度,还可以当雨鞋穿。

由于它制做简单,帮底相连,婴儿学步时,也先穿“忑砺”。东北农村的母亲们,姥姥们,奶奶们都习惯于用一块整布学着大人的牛皮忑砺样式,做一双拿褶宽松的小忑砺,在炕上穿这种软底忑砺(冬天絮上棉花),暖和轻便,便于学步。有的为了祈愿孩子长大勇猛善射,长命百岁,还要在忑砺头上绣上虎头“王”字。

忑砺虽早已从市场上消失,但忑砺的民俗传承一直延续到今日,为东北民间乐道而不衰。据口碑传说,忑砺,兴自金代:金太祖阿骨达在起兵伐辽时,为了士兵在冰雪战争中的需要,向北极冰雪巨人“北海王子”祈祷,经过考验,“北海王子赐神靴”(《女真传奇》),并喻以乌拉草藉靴,战无不胜。后为东北各族所喜用。至今在沈阳故宫博物院还保留着当年努尔哈赤(清太祖)打天下时穿过的一尺多长的特大号忑砺。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6:2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