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怀时感物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怀时感物分类:【传统文化】 北宋理学家邵雍的诗论用语。他在《伊川击壤集序》中引证《毛诗序》“诗言志”之说,指出:诗人“怀其时则谓之志,感其物则谓之情,发其志则谓之言,扬其情则谓之声,言成章则谓之诗,声成文则谓之音。然后闻其诗,听其音,则人之志情可知之矣。”这表明他承认诗歌是言志抒情的,对怀时感物而生的志、情在诗歌创作中的作用是肯定的。但是,他认为人的七“情”(喜、怒、哀、惧、爱、恶、欲)“其要在二”,即主要由个人的贫富贵贱和时代的兴废治乱两方面所感发,都出于个人的喜怒爱恶;即便是感发于时代之“情”,也不过出于一己爱憎之私,不足以为天下是非之公。这样的“情”就像水,“情之溺人也甚于水。”因此诗歌应该“以天下大义而为言”,表达站在“大我”立场上怀时感物而生之志、情,使“善恶明著”以垂训后世,而不应该溺于一己之“情好”,否则就会像人之蹈水,“伤性害命”。此说是理学家诗论中很有代表性的一种,看似强调诗歌反映时代社会,其实仍否定诗歌抒情的特质,比传统的儒家诗论更为狭隘。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