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总体文化特征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总体文化特征

分类:【地域文化】

从客家话和客家民系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可以看出客家话有如下一些总体的文化特征:

(一)自我认同性、内部一致性、稳定性与保守性

语言具有自我认同性和保守性,这是每个民族或民系共有的现象,而对于客家话来说,这种现象似乎更加突出。客家话源于中原古汉语,虽历经千年,至今仍保留着许多中州音韵,和河南郑州一带的土语十分相似。如古浊塞音一律读送气清塞音;古喉音晓、匣母与合口呼韵母拼,多念f―;古塞音韵尾―p、―t、―k不同程度地保留下来。在语法、构词方面也保留了相当多的中州古汉语的特征。一种方言从母体中分化出来,经过千百年的演变和发展,随着移民的足迹跨越几千里江山,传播十几个省区甚至全世界五大洲的每一个角落,却仍同原来的母体保持相当的历史一致性,这在语言发展史上是少有的。再者,客家话虽然分布范围如此广,但仍维持着惊人的内部一致性。从四川到广东,从福建到广西,从中国到海外五大洲,几乎所有的客家人都讲着大致相同的客家话。客家人世代铭记“宁卖祖宗田,莫忘祖宗言”的族训,无论走到哪里,都不会忘记自己的语言,而且越是侨居国外,越是顽强地保留继承客家话而使之世代相传。即使是十代八代前的高祖就离开客家地区,其后裔仍可操客家话。这种高度的内部一致性和保守性使得客家人顽强地排斥其他方言的影响,而固守其自己语言的“纯洁性”。分布于全国各地的“客家话岛屿”,如同一朵朵“出污泥而不染”的荷花,绽开在其他方言区的土壤之中。所有这些都不能不称作是一种文化奇观,因此,我们可以说:客家话是汉语中稳定性、保守性,自我认同性和内部一致性较强的一种方言 。

(二)差异性和多样性

尽管客家话从总体上讲具有保守稳定、内部一致性强的特点,但在具体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客居地原住各族居民语言(如?、瑶、黎、越语等)的影响,吸收融合了其他语言的成分,用以丰富自己的语言系统。只不过这种影响未从根本上改变中州古汉语的语音、语法和构词系统罢了。因此,不同客家社区的客家话之间尽管大体上一致,但在具体形态上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呈现出一定程度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形成若干个方言变体。如四川凉水井地区的客家话同广东的客家话除有许多共同因素外,也有一些细微的差别。 如(1)nl不分,(2)入声一律收

,(3)齐齿韵前的k k’x和ts ts’s变为

,(4)有撮口韵。 另外,构词也有一些不同。 如凉水井有

c

p’u

c

p’u

(篷子),

c

p’in

1

p’in(瓶子),

c

p’au

c

p’au(泡儿),p

p

(棒),

c

fa p’an

p’an

(花瓣),

c

pei

c

pei(杯子)等,这种构词方式显然是受了西南(四川)官话的影响,是粤东客家话所没有的。陈运栋在《客家人》一书中引用他人的观点,认为客家话可分8个方言区(笔者以为“方言变体”更合适一些):1.广东东部,包括“四县方言”(即旧嘉应州所属的兴宁、五华、平远和蕉岭四县)和“海陆方言”(指海丰、陆丰县)等;2.广东南部,3.广东北部,4.江西南部,5.福建西部,6.广西,7.川湘,8.海外(指东南亚地区)。这8个客家方言区虽然大体一致,人们彼此之间交谈没有多大困难,但也存在着一些差异。就是同一个方言区内部,也有一定差异。在语音方面,梅县、平远是一派,大埔、兴宁、五华各自成一派。如梅县、平远没有卷舌声母,大埔却有t

-t

’-

-

-;兴宁没有-m-p韵尾,古咸深摄字韵尾为-

-k等;梅县的韵母ui不和唇音声母相配,而大埔却可以。客家话内部这种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高度内部一致性与细微差异性并存的现象,丰富了客家话语言系统的文化内涵,突出了客家话的文化特征。

(三)特异性

客家先民原来本是中原一带的汉族居民,与中原地区在文化、语言方面本无差异,尤其是嘉应州属的客家人,其日常语言与南方的吴楚之音倒有一定的差别。及至他们南迁定居后,北方又屡遭少数民族的侵扰,少数民族大量同化于汉族,使中原地区的标准汉语深受异族语言混化的影响,而在语音、语法和构词上发生变更。而客家人由于其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的相对封闭性,与北方长时期隔绝,使客家话较少发生变异,保留着大量的中州古汉语的成份。这样在唐、五代以后,汉民族共同语言在从古代汉语演变成近代汉语时,客家话仍作为古代汉语的“活化石”而流行于粤东、闽西和赣南等客家地区,并成为现代汉语中一个独立的、具有自己独特的语言和文化特征的方言系统,同南北方言都有所差异,而这些差异,正好用来弥补南北方言的缺点。陈运栋在《客家人》一书中引用李汝珍《音鉴》说“‘长、藏、章、臧、商、桑六母,以近时北音辨之,缺一不可;而南有数郡,或长与藏同,章与臧同,商与桑同,是以六为三矣。香、湘、姜、将、羌、枪六母,以近时南音辨之,亦缺一不可,而北有数郡,或香与湘同,姜与将同,羌与枪同,亦以六为三矣。’按《广韵》,长字为直良切,藏字为式羊切,枪字为七羊切;这六个字音,本来也是属于六种不同的声类。这些声类,在南北二系的语言之中,都没有办法完全分别,然而在梅县一带的客家话,则依然分得非常清楚;长、章、商是舌头音,藏、臧、桑是齿音,香、姜、羌是舌面音,湘、将、枪是齿音,绝对不会含混。因此,我们可以说,客家话实在是兼具了中国南北二系语言之长,而同时也纠正了南北二系语言的缺点。”

(四)古雅性

客家先民许多都是汉族中的上层人士,受过良好的教育,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因而他们的语言中包含着较多的隋唐故语和秦汉雅语,这些古代雅语至今还保留渗透在客家话之中,如客家话称“我的”为“吾”(nga),称“你的”为“若”(gnia),称他为“其”,称“他的”为“厥”(gie),称太阳为“日”,称姐为“姊”,称“吃”为“食”,称“好了”为“好矣”,称“很好”为“肆好”或“已好”。这些古代雅语,在现在的普通话中已很少使用,但在客家话,却是常用词汇。

客家话的上述诸文化特征,使客家话成为汉民族共同语中最具自己特色的一种方言系统,而这些文化特征的形成,既和客家人自身所处的自然环境、经济社会生活、文化习俗和文化心态)有深刻的联系,又受中华民族大文化背景和汉民族的共同心理素质所制约,这是客家话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9 2:1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