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五爱教育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五爱教育wuai jiaoyu德育内容之一。五爱是中国国民应具有的品德。五爱即: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规定:“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全体公民的公德。”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十四条规定:“国家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德。”把“共同纲领”中的“爱护公共财物”改成为“爱社会主义”。在“共同纲领”中提倡五爱,对提高中国人民的社会主义觉悟,移风易俗起了一定作用。在宪法中提倡五爱,必将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起巨大推动作用。对学生进行五爱教育应注意:❶教育学生认识五爱教育的重要意义,理解五爱教育在培养合格公民中的重要作用,懂得五爱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 五爱教育Wuai jiaoyu思想品德教育内容之一。即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教育的简称。它是作为国家提倡的我国公民应当遵守的公德。1949年,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 “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全体公民的公德。” 1982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24条规定:“国家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德。”“五爱”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是小学思想品德课的基本内容。它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评价和判断中国公民道德行为的标准, 就其基本精神和所包含的深刻意义来说, 是共产主义道德的基本规范。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