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恰克拉婚礼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恰克拉婚礼分类:【风俗文化】 恰喀拉人的婚俗,就象他们的祖居地――锡霍特山之东,萨哈萨窝集的滨海之地风光一样旖旎多彩。他们的婚事可分三个阶段。 ①说亲。男女一方看上了某一方的男或女,即由父母请媒人(扎拉)上门求婚。如说允,赠头饰以为信物。如遭拒绝,可将头饰带回。 ②订亲礼。在男方家中举行,由村里头人主持,双方族长和父母及媒人参加,由双方父母向新人馈赠礼物,一般男的送忑砺(鞋),女的送阿库密(鹿皮长袍),在喜筵上主持人祝愿后,请萨满择定吉日成婚,此刻起,直到举行婚礼,男女双方互相回避。 ③婚礼。由新郎的族长主持,请各搭拉必干(部落)和山里山外的族人都来参加,他们带来了丰厚的礼物:熊、鹿、狍、猪、鱼、山果、蜂蜜等食物和鹿皮等衣料。婚礼格外隆重,要进行三天。头一天为婚祭。当晨光初露的时候,萨满引新郎跪在祖先神位前,萨满击鼓祝词,意为:美满夫妻,鹊神安排,路神保佑,娶到家来,万事如意,相恩相爱。 太阳出来后,人们到院子里祭天地诸神,主祭萨满焚香祝祷,打鼓甩铃,边舞边唱,一直跳到太阳很高的时候,宾客、族人和新人一起跪拜天地诸神。礼毕有宴会。 晚上掌灯时分开始野祭,村外的野祭场所北高南低,噼啪燃烧的松明子火堆,照亮了神竿下的祭台,附近村落的居民都会赶来,观看萨满精彩的歌舞,萨满对猎神、山路神、水神、火神、风神五位神祗的偶象礼拜并颂赞。高潮时,萨满在祭台上歌舞,群众在台下和唱伴舞,歌词可以临时“抓词”,但主题都是祝福新人,如: 萨满:哎――嗨―― 恰喀拉呀――东海边呐―― 众和:祖先打下的好河山哎――嗨。萨满:驾上“威呼”就下海呀, 众和:打猎就要上高山呐――嗨。 萨满:骑大马呀! 众和:拉雕弓啊――嗨。 萨满:今儿个吉日道个喜呀, 众和:美满夫妻甜又甜。 第二天是喜宴,无论是主人还是客人,都会尽情痛饮欢餐。宾客带来的食物不吃光,就要埋在野祭坛后的南侧。有时候,族长派人去请人来吃。有时,第二天的喜宴和第三天的娶亲就合成一天了。 第三天正式娶亲。黎明前,族长领着一伙英俊青年,带着弓箭和刀枪,护卫着新郎和他的父母等组成的迎亲队伍,向新娘家奔走,冬季用狗爬犁和鹿爬犁,夏季是用船和马。到了新娘的家,岳父对新郎行抢贝礼,婆母对儿媳行摩顶礼,然后新郎新娘交拜。礼拜后,岳父用盛宴招待新郎和迎亲的人们。宴后,新娘的族长和父母率领一群披弓箭带刀枪的送亲队伍去新郎家,这时要把姑娘平时用的东西和赠送给新郎的皮衣裤、皮褥等东西带走。 送亲队伍到了新郎家,双方族长交拜后就举行成婚仪式:由萨满念祝词,然后新婚夫妇到院子的神杆下叩拜天地诸神。拜完后,婆母和生身母一起给新娘子重梳辫子,母亲和婆母分别坐在新娘两旁,各梳一个发髻,就梳成了“两把头”,梳妆后,新夫妇在两位母亲的引导下到神杆下,拜见宾客和族人。这时欢天喜地的男女在新人面前唱起古老的《恰喀拉合卺歌》。 汉译歌词大意是: 哎――嗨―― 哦――嗨―― 今天吉日和良辰, 美丽的姑娘嫁到门。 家里来了众宾客, 恭贺全族喜降临。 祖宗多保佑, 儿子结成群。 生活力勤俭, 终身不受贫。 孝顺公和婆, 妯娌要相亲。 夫妻相恩爱, 定是长寿人。 《恰喀拉合卺歌》表达了人们对新婚夫妇美好祝愿。 夜幕降临,人们都离开了圣洁的洞房,惟有这一对年轻的伴侣,留在洞房,几盏长夜灯,象征着新人光明的前程。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