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悠久的历史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悠久的历史分类:【中国民俗】 广西历史悠久。距今70万年以前,就有原始人类在此劳动生息。1973年,在百色市上宋村右江南岸三级阶地“砖红色粘土堆积”中,采集到11件石器,包括厚刮削器、砍砸器、尖状砍砸器和石核。1982年以来,先后在百色、田阳、田东、平果等县市,发现、采集同类石器4000余件。1988―1989年,在田东县坡算村高岭坡,从“砖红壤化阶地”出土石制品160余件,证实“砖红壤”是石器的原生地层,推断距今约70万年。 1958年,在柳江县通天岩发现距今约5万年的旧石器时代晚期“柳江人”化石。这些化石面部低矮,塌鼻梁,颧骨较高,下巴微突,具有南方蒙古人种特征,身体构造基本和现代南方中国人一样。①“柳江人”为壮、侗、仫佬、毛南、水渚族(古骆越族群之后裔)的远祖。与“柳江人”一起,还同时出土大熊猫、箭猪、中国犀、剑齿象、巨?、野牛、鹿等动物化石。1973―1975年,在桂林市南郊甑皮岩,发掘新石器时代早期(距今约7680±150年―9000±150年)原始集体合葬的男女老少骨骸30多具,屈肢蹲葬为主,也有侧身屈肢葬、二次葬等。还有石器、骨角器,红、灰系陶片,猪、牛、羊、鹿、豪猪、獾、麂、猴、鱼、龟、河蚌、田螺等骨、壳化石,火塘,灰坑等。 ① 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还有南宁附近的河旁台地贝丘遗址等。出土的石器有扁圆的石斧、石 、石杵、石凿、石锤、石网坠等,还出土骨针、骨鱼钩、手制绳纹夹砂粗陶器,少量划纹和印纹的泥质红陶和灰陶器等。 ② 从这些远古文化遗址看,广西境内旧石器、新石器时代的原始人类已能用双手制造工具,从事渔猎、采集而获得生活资料,用火把食物烧熟发展到在陶器里煮熟了吃,并以骨针缝衣蔽体。在左江、右江、邕江、柳江、浔江两岸,发现大量贝丘遗址,其民俗文化十分丰富,有农耕稻作,喜食蛤蚌,居住干栏,屈肢蹲葬,二次葬,使用有肩石斧、有段石 和石铲等特征。 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是中原旱地农耕文化、北方草原畜牧文化和南方水田农耕文化等发展而成的。广西属南方水稻农耕文化(也称稻作文化),是中华文化的古源之一。 广西人文历史悠久。先秦时期,广西为百越之地(称西瓯、骆越、瓯骆)。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统一岭南,设南海郡(治所在今广州市)、桂林郡(治所在今广西中部贵港市)、象郡(治所在今广西西南部崇左县)三郡。今广西含桂林郡之全部,象郡之大部,南海、长沙、黔中等郡之一部。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平定南越(今广东、广西地),设岭南九郡,今广西含苍梧、郁林、合浦三郡。唐太宗贞观后,分全国为十道,广西属岭南道;唐懿宗咸通三年(861年)岭南道分为东、西两道,广西属岭南西道。宋朝分全国为15路,广西称广南西路,简称广西路,“广西”之称始于宋。元朝分全国为11行省,广西隶属于湖广行省;元顺帝至正二十 三年(1363年)在湖广行省南部增设广西行中书省,开“广西省”之先河。清朝设广西省,中华民国因之。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仍设广西省;1958年建立省级的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设南宁市。今辖南宁、柳州、桂林、梧州、北海、钦州、防城港、贵港、玉林、百色、河池、贺州诸地区,宜州、凭祥、桂平、贺州、岑溪、北流诸县级市,金秀、都安、巴马、大化、富川、恭城诸瑶族自治县,融水苗族自治县,三江侗族自治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龙胜(侗、瑶、苗族)、隆林(苗、彝、仡佬族)诸各族自治县,防城(瑶族)、东兴(京族)诸自治县级的区和县级市(均隶属于防城港市),龙州、象州、全州等54县。全自治区有民族乡59个(其中瑶族乡48个,苗族乡8个,侗族乡1个,回族乡1个,瑶族苗族乡1个)。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