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悲愤诗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悲愤诗

分类:【传统文化】

汉末五言诗。蔡琰作。蔡琰,字文姬,东汉著名学者蔡邕之女。《后汉书》谓她“博学有才辩,又妙于音律。适河东卫仲道,夫亡无子,归宁于家。兴平中(当作初平)天下丧乱,文姬为胡骑所获,没于南匈奴左贤王,在胡十二年,生二子。曹操素于邕善,痛其无嗣,乃遣使以金壁赎之,而重嫁陈留董祀。因感伤乱离,追怀悲愤,作诗二章。”《悲愤诗》二章,一为五言,一为骚体,五言胜骚体,故历代选家多选其五言而遗其骚体。此诗为中国诗歌史上第一首自传体五言长篇叙事诗。全诗凡一百零八句,计五百四十字。诗分三大段,前四十句为第一段,详叙被掳之因及受难情状。中四十句为第二段,详写滞留边地的痛苦及迎归弃子、去留两难的悲愤。最后二十八句,写归途及回家后的遭遇和感受。通观全诗,它真实而生动地描绘了诗人在汉末离乱中的悲惨遭遇,她的悲剧也是汉末人民共同的感受,是汉末社会动乱和人民苦难生活的实录,也是带着血泪的控诉,具有史诗般的规模和悲剧的气氛。在艺术上,此诗也达到很高的成就。首先,叙事抒情紧密结合,情系乎词,事含蕴情。母弃子那段使人不忍卒读:“天属缀人心,念别无会期”,“阿母常仁恻,今何更不慈?我尚未成人,奈何不顾思!”其二诗既如行云流水,一泻千里,又恢弘铺弘,波澜层迭。叙事以时间为序,以自身遭遇为纲;抒情以悲为旨,以愤为归。多层次多方面抒写她的悲苦怨愤。其三,语言浑朴,明白晓畅。由于情真情深,故文章自然成文,不事雕琢。《悲愤诗》激昂酸楚,深受汉乐府诗歌的影响,在建安诗歌中别具一体。张玉谷曰:“汉五古如苏李、十九首,多用比兴,言简言含,是正宗;而长篇叙事言情,局阵恢弘,波澜层迭,若文姬此作,实能以真气自开户牖,为后来老杜《咏怀》、《北征》诸巨制所祖。”(《古诗赏析》)此论有理。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5:5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