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分类:【传统文化】

古代兵器。用于横击、钩杀。青铜制,如宽刃大匕首,单面刃。刃曰“援”、援末转折而下之部曰“胡”,援末嵌入木柄之部曰“内”,胡上和援末上皆有圆孔,曰“穿”,用皮条通过穿将戈横缚于柄上。盛行于商代至战国。商代戈有三种形式:直内戈,曲内戈,有銎(qióng穷,插柄孔)之戈(一般没有胡)。西周戈多短胡,有一穿至三穿。春秋战国戈有三至四穿,援亦变为狭长而上扬。又有石戈、玉戈,多为礼仪用具或明器。

中国先秦时期使用的钩、啄式格斗兵器。初由镰刀类工具演进而来。新石器时代为石戈,商周时盛行青铜戈,由长柄即“?”与戈头构成。标准形态的戈头包括上下有刃、前由尖锋的“援”和装“?”用的“内”组成。“内”上有穿绳缚“?”用的孔,称“穿”。在“援”、“内”之间设“阑”,并在“援”下近“阑”处下延成“胡”,“胡”上有长方形“穿”,用以贯绳加固“援”和“内”的接合部,以防戈头脱落,年代越晚的戈,方形“穿”越多。“?”的上端有铜饰,称“冒”,下端有平底铜套,称“?”。早期的石戈和青铜戈只有“援”和“内”,称曲内戈。商代以后,便被标准形态的直内戈所代替。据《考工记?冶氏》记载,一般“戈广(宽度)二寸,‘内’倍之,‘胡’三之,‘援’四之”,“?”长六尺六寸。长戈用于车战,短戈装备步兵,戈在秦以后开始淘汰,西汉以后便绝迹了。

戈是中国古代特有的长杆格斗兵器,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戈字除本身含有战争和兵器(如“大动干戈”,“兵戈四起”,“执干戈以卫社稷”等)之意外,还和其他字组合成与军事、战争和兵器有关的字。如战、伐、戍、武、戮、戢、戡、戟、?等。更有深刻含意的是古汉字“国”字的构成:其中大口形边框表示国家是具有封闭性边界的,边界内有人口生活在土地上,有象征武装力量军队的戈在保卫着国家的安全。从古代兵器戈的形制构造,以及从戈字延伸出来的含意中,足见中国古代传统军事文化之深刻内涵了。

古兵器。由镰刀演化而来。由“援”、“内”、“胡”三部分构成。戈分长、中、短三种。长戈约314厘米,中戈约139厘米。短戈约91厘米。长戈多用于车战,短戈用于步战。其击法有勾割、啄击、挑挂等。戈盛行于商至战国时期,汉代渐衰。古有石戈、玉戈,多为礼仪用具。戈淘汰较早,故无套路和动作流传下来。

气振竖吹竹管乐器。流传于云南怒江勒墨白族人中。一般管长约33厘米左右,管径约1.5厘米左右。有五个按音孔。制法:先用蜂蜡全堵端口,然后用薄铁片烧热插进端口的边沿使之化开一条缝作为吹口。属“条沟笛”类。音色低沉、柔和、婉转。为勒墨姑娘专用乐器之一,多在小伙子来“串姑娘”谈情说爱时吹奏。男人一般不用。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20:2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