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方巾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方巾fāngjīn❶也称“四方平定巾”“民巾”“黑漆方帽”。明代文人、处士、儒生所戴的黑漆方形软帽。以黑纱为之,可以折叠,展开时四角皆方,故称。巾式有高有低,因时而异。明末其式变得很高,有“头顶一个书橱”之形容。相传始于儒生杨维桢入见明太祖时。初为一般士庶、平民所戴,后规定有秀才以上功名者始可戴之,成为儒士、生员及监生等人的专用头巾。明王圻《三才图会·衣服》:“方巾,此即古所谓角巾也。制同云巾,特少云文,相传国初服此,取四方平定之意。”沈德符《万历野获编·礼部二·仕宦谴归服饰》:“故相商淳安召还时,尚未复官,及诣阙……见朝及陛见,戴方巾,穿圆领,系丝绦,盖用杨廉夫见太祖故事。”明郎瑛《七修类稿》卷一四:“今里老所戴黑漆方帽,乃杨维桢入见太祖所戴。上问曰:‘此巾何名?’对曰:‘此四方平定巾也。’遂颁式天下。”《明史·舆服志三》:“洪武三年令士人戴四方平定巾。”《醒世姻缘传》第十八回:“那舅爷约有三十多年纪,戴着方巾,穿一领羊绒疙瘩袖袄子,厢鞋绒袜,是临清州学的秀才。”《儒林外史》第一回:“那边走过三个人来,头带方巾,一个穿宝蓝夹纱直裰,两人穿元色直裰。”又第二十二回:“正说得稠密,忽见楼梯上又走上两个戴方巾的秀才来:前面一个穿一件茧绸直裰……后面一个穿一件元色直裰。”《儿女英雄传》第二十八回:“旁边却站着一个方巾襕衫、十字披红,金花插帽,满脸斯文,一嘴尖团字儿的一个人。”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国·士阶条例》:“拟俊士帽则用方巾,或缎或绸。” 方巾 方巾是较厚的能抵御风寒的头巾。头巾为正方形,面积较大,上面印有各色花纹、图案,或是精美的刺秀。这些图案和刺秀,无不带有极强烈的民族特色,各地都有其独具一格的方巾纹样,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民族其方巾有着截然不同的风格。但从面料上来看,最常见的无外乎棉、麻、丝和混纺织物。这种方巾可以有不同的佩戴方法,通常为将其折叠成三角形或长方形来佩戴,也可作为披肩披在肩头。它是秋冬季女性不可缺少的饰物之一。佩戴方巾没有年龄、职业等过多的限制,只要选择与自己肤色与服装搭配和谐的花色品种即可。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